“裴李岗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同时食用大米和小米的文化群体。这些人主要分布在贾湖和裴李岗一带,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9月5日举行的“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靳桂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农业方式成为了后来的仰韶文化,甚至是龙山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产模式,也是早期文明的基础。

除了同时吃大米和小米外,靳桂云研究发现,裴李岗人还善于利用野生资源,有着狩猎、捕鱼等多种食物来源。“裴李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同时种植水稻和谷子,既经营水田也经营旱田。根据我的研究,他们还在这个阶段开始养猪,但这在他们的食物来源中占比相对较小。他们更多地依赖野生资源,如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例如,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野生果实,丰富的野生资源,包括鱼类、野生动物和坚果等。”考古学家将其称为“低水平食物生产”。

在靳桂云看来,所谓“低水平”,是指生产的食物量还不及采集的野生资源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业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裴李岗文化时期“关于农业起源,学界普遍认为大约在1万年前。然而,真正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的,哪怕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正是从裴李岗文化时期开始的。”靳桂云表示,目前,关于裴李岗人种谷子究竟从何而来还没有答案,嵩山这一带正是考古学特别需要重点研究的地区。

(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