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佩戴上虚拟现实设备,“踏入”古画《乞巧图》《摹楼璹蚕织图》中流连忘返,亲历七夕传说,学习育蚕织丝……8月28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浙江出版集团展厅中,浙江大学出版社带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数字拓展新作,即“丹青纪岁时——中国古画里的传统节日”MR数字美育系列体验,用“文化+科技”续写出版融合与数字美育的新篇章。
当历代绘画遇见传统节日
数字科技 固本开新 赓续传统文化之美
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历时18年,共编纂出版60卷226册,收录海内外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成为记录中华文明辉煌历程的巨典鸿篇。
为深入探索“大系”收录成果的创新转化,同时也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起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依托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和杭州求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跨媒体艺术工作室,依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精选收录画作中的节日题材古画,如生动描绘乡村新年欢庆场景的《元日试题图》、描绘宋人中秋夜观钱塘江潮的《月夜看潮图》等,创造性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古画与新时代的虚实链接,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传统节日为节点,打造“丹青纪岁时——中国古画里的传统节日”MR数字美育系列体验,让节日题材古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触达人心,走进大众生活,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
当展会现场遇见七夕节日
虚实交互 汲古润今 带来不同节俗体验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博览会举办期间,恰逢七夕节前后,“丹青纪岁时”首发体验即带来“中国古画里的七夕节”。该体验以“何以锦绣”为主题,以节日为桥梁,以古画为纽带,将收录于《宋画全集》的《乞巧图》和收录于《元画全集》的《摹楼璹蚕织图》在虚拟世界数字“活”化,并创造性结合牛郎织女的传说和古代七夕乞巧的节俗,引入故事化的沉浸交互叙事方式,将育蚕缫丝等非遗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体验之中。观众佩戴上虚拟现实设备后,即可在寓教于乐的虚实交互体验中,踏入千年古画,亲历七夕传说,学习育蚕织丝,传承中华美学。
与此同时,“丹青纪岁时”同步落地于杭州余杭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为典藏馆打造虚实结合、浸润人心的数字化美育空间增添新彩。此外,典藏馆积极与余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作,用“文化+科技”为民众带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节日活动与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七夕之后,中秋、重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系列体验将持续推出,从自然感知、节俗文化、人间烟火、百工技艺等角度,为民众带来更多关于岁时节日的数字美育体验。
面向“十五五”,在着力高水平推进“大系”的典藏保护、研究阐释、新型传播、海外推广、惠民育人等体系建设,助力浙江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背景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跨媒体艺术工作室将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奋力赓续历史文脉,持续探索出版融合与数字美育未来。
正观新闻记者 秦华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