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近日,广西玉林市容县一起持械伤童事件的视频,让无数人看得心头发紧。视频里,一名女子突然冲向路边玩耍的男童,手持铁锤狠狠砸向孩子头部,鲜血瞬间渗出,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

8月27日晚,容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嫌疑人李某某系精神障碍患者,途经该镇新北街一店面时,手持用塑料袋包裹的家用铁锤对1名路边玩耍儿童进行伤害致该儿童头部受伤。伤者经及时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精神病从来不是免死金牌,更不是逃脱法律制裁的挡箭牌。容县公安局依法对李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只要嫌疑人在犯罪时,并不是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就需要负刑事责任。

厘清法律边界后,还有太多疑问盘旋在公众心头:为何将目标对准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是刻意选择弱者下手吗?外出时随身携带铁锤,这场伤害究竟是随机突发,还是早有预谋?这些疑问关乎个案的真相,更关乎公共安全,亟待警方给出答案。

更令人沉痛的是,这起事件并非孤例。公开报道显示,2月26日,24岁河北廊坊女幼师被精神病人杀害;3月27日,广东廉江东涌村一家祖孙三人被精神病人杀害;8月10日,19岁女大学生在南昌景区内被精神病人刺死。短短几个月,已经有3起精神病人杀人案件,5人死于精神病人之手。每一起案件,都引发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成效有目共睹。8月21日,《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显示,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超95%。但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恰恰反衬出“剩余 5%”的监管漏洞:那些没有家人监护、病情反复的患者,很容易成为监管链条上的“漏网之鱼”,给社会安全埋下隐患。

公共安全没有“小事”,精神障碍管理不能有“盲区”。唯有织密监管的防护网,注入关怀的暖力量,才能让每个行走在街头的人,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安全感。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