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夏邑县的清晨,阳光洒在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的青砖灰瓦上。33岁的讲解员程博文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馆内,细心擦拭着展柜,调整着图片的位置。这个动作,他的曾祖父程丕振做过,他的祖父做过,他的父亲也做过。如今,轮到了他。

“我是2018年回来的。”程博文的语气平静,却暗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挣扎。那一年,这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八里庄村。

纪念馆里静得出奇,只有他的脚步声与讲解声音在回荡。400余幅(件)图片和展品、4座雕像、3处碑文静静地诉说着一位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程博文在一张黑白照片前驻足——照片上,彭雪枫将军目光如炬,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他牺牲时只有37岁。”程博文的声音低沉下来,“比我现在的年龄大不了多少。”

说话间,正观新闻记者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扫过馆内陈列的战时照片和泛黄文书,不禁陷入沉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在短暂的生命中迸发出如此璀璨的光芒?他完成了怎样的事业,能让一个家族四代人矢志不渝地守护他的记忆?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的名字穿越八十载岁月,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回响?

身先士卒、披坚执锐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彭雪枫将军汉白玉半身雕像……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彭雪枫连续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随军长征途中,他指挥部队屡为战斗先锋,土城反堵截、二渡赤水河、歼敌娄山关、攻占遵义城、飞渡大渡河、阻敌安顺场、进军天全城、攀登大雪山、通过大草原,攻无不克、战功卓著……他30岁成为少将,31岁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并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随着程博文的讲述,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缓缓铺开。

讲解员程博文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镇平县城南七里庄一户贫困农家。他自幼聪颖,4岁时随祖父读书识字,立志救国救民,苦心练武,团结御敌。少年时期他离开家乡,先后在天津和北京读书。1925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成为北京汇文中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30年2月,23岁的彭雪枫被调到上海中央军委,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开展巡视工作。同年5月,奉调鄂东南中国工农红军工作,从此,开始军旅生涯。

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彭雪枫无役不从、身先士卒,多次担任红军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0年7月,在会攻长沙的战役中,彭雪枫指挥的部队首登长沙城,并两次突入敌人包围圈拯救被围在城里的部分同志。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彭雪枫率领部队打了许多的硬仗、恶仗。1931年9月,彭雪枫担任红3军团第2师政治委员,时任师长的郭炳生在我军由江西的宜黄、乐安地区撤退时,他挟持第5团和特务连迟迟不归,妄图趁机叛变投敌以逃避第四次“围剿”。彭雪枫为了挽救被挟持的战友,不顾个人安危,连行5日跟踪追赶,成功挽救了部队。为此,彭雪枫荣获“红星奖章”。

“彭雪枫将军既能打胜仗,又能指挥。”程博文语带敬意地说道。1933年,在抚州八角亭突围战中,由于意外情况,一股敌人突然冲到了师指挥所附近。彭雪枫临危不乱,仅带领一个通信排,用反冲锋打垮敌人的猖狂进攻,挽回了战场的被动局面。1934年10月,彭雪枫随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率部参与四渡赤水、夺取娄山关、吴起镇阻击战等重要战役战斗。尤其是在攻取娄山关和第二次攻占遵义城的战斗中,他率领的红13团担任主攻任务,20多个小时攻下12座山头。他还指挥部队执行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地等作战行动。

“在夺取娄山关战斗结束后,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程博文语气激昂吟道:“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1936年9月,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彭雪枫以特派代表身份先后辗转西安、兰州等地,对国民党高级将领开展统战工作。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30岁的少将,太年轻了!可以想象,那时彭雪枫将军的能力非常受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博文介绍说。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利用其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的公开身份,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党抗日救亡的方针政策,同时用耐心和智慧说服阎锡山,使其不仅同意八路军入晋,还共同商定东渡黄河渡口和行军路线等,并提供一定的军需等物资,打开了我党华北抗战的局面,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铺平道路,开拓新的战略空间。

1938年9月,彭雪枫在确山竹沟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并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游击支队就发展成为包含1.7万余人的抗日武装,并建立了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初创豫皖苏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4年8月,彭雪枫率部执行中央军委关于向河南敌后发展的战略任务。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同敌人作战指挥时牺牲,时年37岁。“彭雪枫将军太可惜了!他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程博文叹说。彭雪枫牺牲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哭彭雪枫同志》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中共中央挽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四代人的接力

1985年,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建成开放。程博文的曾祖父程丕振——八里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一位老兵,自愿担负起守护纪念馆的责任。没有报酬,只有一份朴素的信念:“这个地方需要人守着。”

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忙着奔向新生活。而程丕振却选择留在纪念馆,扫地、擦窗、接待来访者,日复一日。九十年代,程丕振年事已高,程博文的祖父接过了接力棒。“我爷爷是村两委成员,也是一名党员。他看到曾祖父力不从心,就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程博文说,“那时候,依然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

程家第三代——程博文的父亲,虽然没有全职守护纪念馆,但用自己的电工和维修手艺,默默支持着馆内的维护工作。而程博文,成为了程家第四代守护者。

2018年,程博文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他是一名技术员,测量、质检,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回到家乡,他面对的是父辈们守护了数十年的纪念馆,和一份“索然无味”的讲解员工作。

“最初,我真的想过放弃。”程博文坦言,转折点来自与爷爷的一次长谈。“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爷爷的话时常回荡在程博文耳边,“但在老家,你能把这份红色传承做好,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爷爷还告诉他:“纪念馆不仅是守护一个地方,更是守护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这些话点醒了程博文。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重新理解彭雪枫将军的故事。越是深入了解,程博文越是发现彭雪枫将军的不同寻常。

“他不只是一名军事将领,更是一个有血有肉、丰富立体的人。”程博文说,“他重视学习,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马背上也驮着两箱子书;他善于团结,毛主席曾亲自指派他做统战工作;他关爱战士,却对自己的亲人严格要求。”

程博文讲述了一个细节:彭雪枫有一匹心爱的战马“火车头”,但他自己很少骑,总是让给受伤的战士或群众使用。就连他的妻子林颖同志前来探亲,返程时遇暴雨,警卫员建议用马送她,也被彭雪枫坚决拒绝:“战马是工作所用,不能为家人行方便。”彭雪枫经手钱财无数,却始终廉洁自律。他的父亲千里迢迢去竹沟看他,临走时身无分文,彭雪枫宁肯向战友借钱给父亲当盘缠,并坚持打借条,也不动用一分公款。

“大公无私,严于律己,这些品质在今天尤其珍贵。”程博文感慨。


新时代的传承

作为第四代守护者,程博文觉得自己与前辈们“初心相同,但方式方法不同”。

他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拍摄抖音短视频,介绍纪念馆和彭雪枫将军事迹。“通过新媒体,可以让更远地方的人知道我们这儿,了解彭雪枫将军,吸引他们来实地感受。”程博文说。确实,已有不少外地游客是因为看到他的视频而专程前来参观。

在讲解中,他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群体的引导。他回忆,曾经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来参观,孩子却在馆内嬉戏打闹。程博文有些生气,但他并没有简单制止,而是耐心地为祖孙俩全程讲解近一小时。“这里是庄严的地方,是学习历史、缅怀先烈的地方。”程博文说,“当时我告诫孩子们,要记住,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过去的牺牲换来的。”

那一刻,他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懵懂的理解。

程博文现在也有了两个孩子。“我会经常给他们讲彭雪枫将军的故事,虽然他们现在还小,但我会用他们能懂的语言,告诉他们要记住这位为了我们美好生活而牺牲的英雄。”他常常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看着孩子们在馆内奔跑的身影与墙上将军肃穆的照片同处一个空间。“这就是一种传承。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过去的牺牲换来的。我们有责任让下一代明白这一点。”

从1985年到2025年,从程丕振到程博文,四代人的守护,跨越了近半个世纪。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有些东西始终未变——对历史的尊重,对先烈的缅怀,对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这所小学,都是以彭雪枫将军的名字命名的。”程博文说,“每天走过这些地方,我都会想起他,想起我们的责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夏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深入开展“铭记历史·尊崇英烈”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弘扬抗战精神,营造尊崇英烈、铭记历史的氛围。在先后赴江苏宿迁、泗洪,安徽涡阳,河南永城、镇平、西华杜岗、开封,山西太原,贵州遵义、娄山关等地考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的改陈布展工作;同时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活动,将彭雪枫将军的丰功伟绩和马头七十二烈士的革命事迹纳入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范畴,受教师生3000余人次。


夕阳西下,窗外的蝉鸣依旧,纪念馆即将闭馆。程博文做完了最后的检查工作,轻轻锁上了大门。门前的雪枫路华灯初上,雪枫小学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欢声笑语。


感谢一汽红旗博行大展店对本次活动的友情支持。

感谢一汽红旗博行大展店对本次活动的友情支持。


统筹:石闯
编辑:古晨茜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