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写字楼里练八卦掌
8月24日,紫荆山路华林新时代广场,10余名八卦掌习练者在高层大厅里,掌随身换,步履如风,演绎着别样的“热辣滚烫”。
写字楼大厅变练功场
“我健康,我快乐!”趁着周末,顶着热浪,这些练习八卦掌的人员里,有人到中年的办公室上班族,有意气风发的在校大学生,也有奔走在街巷之中的外卖小哥,他们因为热爱聚集在了58岁的刘振武身边。
“正形是基础,把身体先养好,才能支撑高速、长效的力量使用。”刘振武目光锐利,上前逐个纠正“单换掌”“双换掌”的转掌角度,示范着“青龙探爪”“指天画地”的动作要点,还手把手的传授独门兵器的使用方式。
刘振武(右一)向爱好者传授八卦掌
刘振武是濮阳台前人,幼年师从名师李兹元习练炮拳。青年时期在安阳求学时师从八卦名家赵明远习练八卦掌,后蒙梁派八卦掌第四代传人马传旭亲授真谛,苦练9年,此后30余载寒暑勤练未辍。
“练好八卦掌的人,都是有志向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作为梁派八卦掌第五代嫡系传人,刘振武将半生心血倾注于八卦掌的推广,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执着坚守,不但促进了八卦掌在豫北的传播,还让这门神奇的功夫在郑州的高楼大厦中悄悄开枝散叶。
实用又炫酷的内家拳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三大内家拳之一。梁式八卦掌,因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梁振蒲而得名。梁振蒲曾经在北京前门外设立教学点,弟子遍布京津冀鲁等地。
刘振武介绍,八卦掌讲究偏门抢攻,打破直线攻击的局限性,以圆破方、以转克敌、以偏打直,避免与敌人正面换拳对轰,其中的走圈常让初学者感觉天旋地转,但克服不适重塑身体感知后,不但会获得全新的平衡,眩晕感还能成为制敌利器。
“从实战到养生,看似简单的转圈,实则是连接身体与武术哲学的桥梁。”刘振武步走八方,演示起子午鸳鸯钺的用法。这种被称为神鬼莫测的兵器,舞动时如疾风骤雨,青龙返首、狮子张口……变化万端易攻难防,每一次旋转和翻转都伴随着致命的危险。
在学员眼中,八卦掌不但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在现代社会也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叶底藏花’‘白蛇吐信’每一招都是既富于美感,又不缺乏力量!”一名大学生学员说,八卦掌是影视剧、动画片和武侠小说中的“绝学”,每一次换掌、转身都显得特别炫酷,练习八卦掌还有健体养生的实用功效。
扎根民间的武术传承
2012年,刘振武出差赴郑演练八卦掌,被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教练李雪枫看到,对方恳切拜师并邀其前来传艺。2023年,梁派八卦掌郑州授课点正式设立,10余名传统武术爱好者加入习练队伍,拉开了武脉传承的时代新章。
练习间隙,有学员向刘振武诉苦鞋底被磨穿,“练功比种地还费鞋”,他却鼓励对方:“掌法要像河水穿堤,柔中带刚。”他表示,八卦掌适合不同的年龄群体,在现代社会之中既不能把它神秘化,也不能将它误认为是老人拳,传承八卦掌更是每个习武者的责任。
“转掌如开门,进来就是缘分。”他说,健康效益催生社会认同,写字楼内的练功点常吸引年轻的打工者驻足,他们从好奇观望到跟随比画,训练场上的白发与青丝交错,使得队伍有了更多的热情和活力。
“武术传承不在擂台胜负,而在百姓强健的脉搏中。”从豫北金堤河畔到郑州市的楼宇之中,练习队伍的发展构成代际传承的和谐画面,刘振武计划在家乡筹建非遗传承基地,而他的教拳轨迹则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扎根民间的生动图景。
郑州日报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刘硕珅 文/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