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音频
人生若以八十岁为度,恰似一场足球赛事,分作上下两个半场。前半场四十年,人如春日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后半场四十年,却似秋后之蝉,声渐稀疏,而体渐衰微。这样的分野,非但是年岁之变,亦是心境之转。
上半场的人,多爱做加法。少年时,求知若渴,交友若狂,凡有所闻,必欲亲尝。彼时精力旺盛,四肢轻捷,心气高傲,总觉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于是乎,日日添新知,夜夜结新友,恨不能将世间万物尽收囊中。知识与经验,人脉与资源,层层堆叠,渐成一座宝山。这般积累,原本也是好的,使人日渐充实,日渐成熟。
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忽忽间便到了下半场。此时身体机能,不复从前;精神气力,也大不如昔。若仍执着于加法,只怕是力不从心,徒增烦恼了。
我常观察那些过了四十的人,有的仍汲汲于名利场中,奔波劳碌,不肯稍歇;有的却已悄然退场,过起了清简生活。前者往往眉头紧锁,后者反倒面容舒展。可见这人生下半场,实在应当学会用减法才是。
所谓减法,首先要减去无用之社交。年少时总怕错过什么热闹,但凡有邀约,必欣然前往。到了中年乃知,真正值得交往的,不过三五知己。其余的酒肉朋友,场面应酬,不过是耗神费时的勾当。减去这些,反倒能腾出时间与真心人相处,说些体己话,做些实在事。
减法又要减去过多的欲望。年轻时总想要大房子、好车子,想要站在更高的地方被人仰望,却在追逐的路上弄丢了自己。到了下半场才明白:房子不必太大,能容下家人的笑声就好;车子不必太贵,能载着岁月安稳前行就好。欲望这东西,就像手里的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不如松开手,反而能握住清风与明月。
再则要减去心中的执念。我们曾为错过的机会耿耿于怀,为他人的误解辗转难眠,为未竟的梦想遗憾终生。可时光终会教会我们,没有什么是必须拥有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的坎,回过头看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浅辙;那些曾经以为放不下的事,经年之后再提,也只化作一声淡淡的叹息。接受自己的平凡,接纳生活的不完美,认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并非认命,而是与生命和解的大智慧。
林清玄先生曾说:“人生的幸福,不由你得到多少决定,而在于你放下多少。”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获得。减去多余的物质,获得空间;减去繁杂的社交,获得时间;减去心中的执念,获得平静。
人到中年以后,日益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不再是虚名浮利,而是健康、亲情、内心的平和。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是难得。
人生下半场,学会用减法,其实是学会专注。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人,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专注于内心的声音。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需要的并不多,原来我们早已拥有很多。
茶泡得久了便要换新叶,船行得远了就要卸重货。人生行至中途,亦当如此。学会用减法,方能轻装简从,走完余下的路程,且走得从容,走得自在。
四十以后的人生,当如中国山水画,留白处最见意境;当如晚年泡的茶,清淡中自有回甘。减去什么,有时比增加什么,更需智慧,也更见境界。因为最好的人生,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懂得放下多少。
(作者 张翼飞 AI主播 制作 王宜谦)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