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惠济区妇联牵头组织的儿童友好观察团,走进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博物馆,一场以“探寻文明印记・传承历史文脉”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之旅正式开启。孩子们循着文物的踪迹,触摸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碎片,在提问与互动中,把黄河岸边的古老故事装进了心里。
“这些花纹是先民画的‘朋友圈’吗?”“七千年前的房子会漏雨吗?”一进展馆,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被瞬间点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观察团成员依次打卡“大河汤汤”“大河流域”“仰韶文化”等五大篇章展厅——从世界大河文明的共性规律,到中国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再到仰韶文化的细腻肌理,孩子们的视野跟着展陈一步步缩小、加深。
不同于传统参观,馆内的考古复原场景让孩子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站在模拟的半地穴式房屋前,他们伸手触摸仿制的木骨泥墙;盯着数字多媒体影像里的陶器制作过程,忍不住模仿先民捏泥的动作;看到展厅里陈列的彩陶钵、红陶釜,更是围在一起讨论“古人怎么煮食物”。面对孩子们一连串的“为什么”,讲解员结合实物模型、动态视频耐心拆解,把抽象的历史变成了看得见、听得懂的“身边事”,现场笑声与提问声此起彼伏。
作为黄河文化的“活化石”,大河村遗址藏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密码——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母亲河哺育文明的见证。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听讲解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通过互动体验感受先民的智慧,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萌发。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历史,比单纯说教更有力量。”惠济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既是儿童友好理念的实践,也是黄河文化传承的创新尝试。未来,该区妇联还将推出更多有趣的文化探索活动,带孩子们走进更多文化地标,让中华文明的根脉在青少年心中扎得更深、长得更牢。
记者 张国庆 通讯员 范奇奇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