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医师节,诊室的白大褂口袋里,那支陪伴了30余年的听诊器,铜管已被岁月摩挲得温润发亮。30年光阴,在无数患儿的啼哭、欢笑与康复的脚步声中悄然流淌。袁静医生从初出茅庐、心怀忐忑的住院医师,到如今执掌门诊与病房、肩负重任的主任,这条守护童心的医路,她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踏实,每一步都浸透着滚烫的热爱与责任。

初入医门:以初心为灯,照亮生命的微光

在袁静记忆深处,是职业生涯第一次独立接诊的“洗礼”——一个出生仅3天、瘦弱如小猫的早产儿,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生命悬于一线。“当时手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可看到暖箱里那微弱起伏的小胸膛,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在呐喊:不能让他离开!绝不能!”她至今清晰记得,那个夜晚,她寸步不离地守在暖箱旁,双眼紧盯着监护仪上每一个跳动的数字,与主任反复调试呼吸机参数。当晨曦微露,孩子的血氧饱和度终于艰难地稳定在安全线之上,她才惊觉,后背的白大褂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冰凉又滚烫。那一刻,救死扶伤的初心被彻底点燃。

儿科素有“哑科”之称,幼小的生命无法清晰诉说病痛,全凭医者抽丝剥茧的观察。为了精准“翻译”孩子们的无声“信号”,袁静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

“患儿XX,哭闹时蜷缩身体紧捂腹部,伴面色苍白——高度提示肠痉挛或急腹症。”

“婴儿XX,呼吸频率>60次/分,口吐泡沫,鼻翼扇动——警惕新生儿肺炎!”

“婴儿XX,吸吮费力,吃奶时呼吸急促、口周发绀——需重点排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

一本本厚厚的笔记,密密麻麻的字迹,无声诉说着她对幼小生命的极致用心。一次,一个持续高烧近一周的孩子辗转多家医院病因未明,家长几近绝望。她仔细查体,敏锐捕捉到孩子手指末端极其细微的脱皮现象,结合既往笔记记录的类似病例特征,大胆推测为凶险的“川崎病”。争分夺秒地进行规范治疗,及时用上丙种球蛋白,成功将孩子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边缘拉了回来。“孩子望向你的眼神,纯粹而依赖;家长交付信任的双手,沉甸甸的托付。这,就是我坚持走下去的最大动力源泉。”

坚守临床:以责任为盾,筑牢生命防线

门诊的岁月,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画册。

流感肆虐季:诊室里挤满了戴着卡通口罩、蔫蔫的小脑袋。一个胆怯的小男孩紧紧攥着奥特曼贴纸,抗拒着冰冷的听诊器。她微笑着,将金属听头紧紧捂在自己手心,直到温热,才轻轻贴上孩子小小的胸膛。

腹泻高发夜:凌晨的急诊室,急促的脚步声裹挟着寒气。年轻的父母怀抱着小脸冻得通红、因脱水而精神萎靡的宝宝冲进来。她一边迅速开具补液处方,一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指导家长:“回家后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密切观察小便次数和眼泪,一旦精神变差、哭无泪,立刻复诊!”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看着孩子喝下水后露出浅浅的、疲惫的笑容,她才感到一丝安心。那些被家长郑重其事抄在“育儿宝典”上的“袁医生叮嘱”,那些复诊时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喊出的“阿姨好”,在袁静心中,远比任何锦旗奖杯都更闪亮,是无价的职业勋章。

执掌病房,肩上担着的是生命的千钧重量。曾有一个胎龄极小、体重不足三斤的“巴掌宝宝”,在保温箱这个透明的“生命方舟”里住了整整两个月。她和团队化身最精密的“守护仪”,24小时轮班,不放过每一次呼吸频率的微小变化、每一毫升奶量的精确摄入。护士们用最轻柔的动作,像呵护世间最易碎的琉璃,用针管一点点、极其缓慢地推注特制奶液。当那一天终于到来,这个顽强的小生命被妈妈第一次紧紧拥入怀中,在温暖的阳光下惬意地舒展着小胳膊时,那份穿透心灵的震撼与喜悦,让她对“医者”二字的分量有了更深沉的领悟——这不仅是与疾病搏斗,更是用双手稳稳托举起一个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与未来。

传承薪火:以热爱为壤,浇灌明日栋梁

一次夜班,与一位年轻医生并肩成功抢救了一名高热惊厥的患儿后,年轻医生心有余悸地分享:“袁主任,刚才我攥着听诊器的手心全是汗!看着孩子抽搐,听着家长哭喊追问,心跳得像打鼓,真恨不得把书里的知识瞬间全倒出来用上!”袁静理解地拍拍年轻医生的肩膀说:“记住,儿科用药,剂量是生命线,‘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急救流程,必须刻进骨子里,形成本能反应。因为孩子,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她顿了顿,目光温暖而坚定:“做儿科医生啊,光有技术不够,得有三颗心——观察入微的‘细心’,春风化雨的‘耐心’,还有最最重要的,一颗能把患儿当成自家娃来疼的‘真心’!这是我三十年摸索出的‘行医指南’。”她常言,儿科医生不仅要会“看病”,更要懂“看孩子”。面对哭闹抗拒的小病号,她示范着蹲下身,与孩子的视线平齐,送上一个真诚温暖的微笑——这简单的动作,往往能瞬间融化孩子的恐惧坚冰。

跋涉不息:赤子之心永不褪色

三十载医路征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篇章,却充盈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生命的至高敬畏与无言守护。那份扎根心底的赤诚,从未因岁月而消减半分。每一次听到患儿家长发自肺腑的那句“谢谢您,医生!”。在袁静心里总会产生一股暖流,在心底悄然荡漾,涤去所有疲惫。

儿科医生的芳华,从不闪耀在璀璨的聚光灯下。袁静表示,它沉淀在:

无数个灯火通明、与病魔抢时间的急诊深夜;

凝结在家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释然绽放的笑容里;

镌刻在那些曾经羸弱、如今健康奔跑长大的孩子们渐行渐远却无比坚实的背影之中。

这,便是属于一位童心守护者的无上荣光与永恒芳华。

记者 姚辉常  文

荥阳市妇幼保健院  供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王洋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