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了解到,针对市民对红色研学的渴望,登封市专门开启一条红色文化研学线路。这里的每一个革命旧址、红色遗迹,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

第一站 中共河南区党委、八路军河南军区旧址

这座院子共有5间厢房,上房是生活和办公的地方,北厢房是作战室,南厢房是伙房,临街两边耳房是警卫勤务室,基本都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如今,5个展室内的家具摆设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讲述着当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河南军领导豫西军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程。

第二站 豫西抗日根据地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位于登封白坪镇,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登封,司令部就驻扎在白坪镇东白坪村,以此为中心在周边10多个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第三站 徐庄镇柏石崖古村

柏石崖村位于大熊山深处,登封市徐庄镇柳泉村,1945年9月,八路军奉命南下部队撤退时,由于情况紧急不能带走伤员,分散隐藏在柏石崖村民家里养伤,当地村民冒着残酷迫害和生命危险,掩护痊愈的轻伤员逃出国民党军和反动武装的搜捕。

第四站 袁桥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金店袁桥村中共早期党员袁毅家中秘密召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共登封红一大”旧址,袁毅故居先后被列入登封县级和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登封县(市)命名为登封红色教育基地,被郑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袁毅故居又被称作“河南(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是我党发展壮大史上众多红色火种之一。伴随着中共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河南(豫西)抗日筹备处也正式成立。此次会议对党的建设、发展、根据地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发展党的干部和党员、建立抗日人民武装作出了历史贡献。

历经86年的“中共登封红一大”,始终见证着登封早期共产党员在艰苦的条件下,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故事,鼓励着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不断从这个红色原点汲取前行力量,赓续先辈的伟大精神,谱写新的篇章。

第五站 嵩山抗日根据地纪念碑

嵩山抗日根据地纪念碑位于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嵩山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嵩山,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抗日武装民兵区干队,继而开辟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范围涉及登封周边10个县。 豫西抗日斗争的烽火在这里点燃,形成了燎原之势。1995年,登封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此纪念碑,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六站 登封革命烈士纪念馆

登封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于中岳大街西端万羊岗东坡之上,占地31349平方米。此馆的建设始于1979年10月,短短8个月,一期工程便圆满竣工。1984年9月,为纪念“嵩山抗日根据地创建40周年”,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于1990年秋季启动,1991年清明节顺利完成。


这座纪念馆高耸于市区之上,可俯瞰整个城市,其雄伟的气势宛如登封市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记者 袁建龙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