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事能否少跑腿?审批之外的需求能否得到协助?市场主体这些普遍期盼,正在中牟新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实践中变为现实。
今年初,中牟新区在深入调研后,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牟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文霞强调,必须用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关键一招”,推动企业服务从“便捷审批”迈向“发展无忧”,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破壁垒:从“多头找”到“一站办”
走进焕然一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发改、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的窗口壁垒已打破,351个政务服务事项集中纳入企业服务专区。“核心是打破职能围墙,重构服务体系。”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雨介绍,这里不仅整合了原本分散的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水电气暖等3个专区,更引入了银行、律所等第三方机构,形成涉企服务“强磁场”。
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一线,新区在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和万邦市场设立首批3个试点驿站,构建“中心+驿站”矩阵式服务网。同时,选派40名业务骨干组建助企专员队伍,提供涵盖清单内外帮办代办、金融、财税等9大类、涉及24个部门的43项增值服务。
“刚入驻时还在发愁手续要跑多少部门,没想到助企专员直接上门对接,证照办好后还送上门,太省心了!”河南智谷水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总的感慨,道出了改革带来的便利。
强功能:从“便捷审批”到“增值赋能”
“清单外的问题,才是增值服务的发力点。”赵雨点明了改革深意。中牟新区的涉企服务驿站不仅是中转站,更通过“小牟帮办”“政务服务直通车”等特色服务,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享受政策咨询、金融支持、用工对接等全链条服务。
“我们随口提了句人才招聘难、职工子女入学急,助企专员当场记下,第二天就帮我们对接上了人社和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肖总说,“这种‘有求必应、未求先应’的服务,让外地企业在中牟发展特别安心。”
为精准对接需求,新区依托驿站、专班、调研及“一企一员”机制,动态掌握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项目配备管家,量身定制方案,按节点提供从立项到验收的全程帮办。通过实时跟进、提前指导,实现材料一次过审,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同时,针对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新区通过部门联动推行一事一议,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从前追着部门跑,如今管家追着进度跑!”城发·郑开智慧产业园负责人陈光辉望着拔地而起的产业楼感慨道。
据统计,聚焦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行业,新区已协调解决50余家企业生产资金、政策把握等痛点问题64个。
优机制:从“部门梗阻”到“高效闭环”
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工作人员正认真记录企业诉求。“今年6月,我们紧扣‘企业视角、效能提升’,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增值化闭环机制。”赵雨介绍,新区通过线上线下双轨体系,推动涉企问题高效化解。
线上依托政务网、“亲清在线”平台及12345热线等,实现企业意见一键直达、智能分办、及时反馈,形成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响应—闭环处置”机制;线下以“1个中心+3个驿站”为支点,开展“政务服务进企业”行动,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着力破解跨层级、多部门梗阻。同时建立矩阵运行机制,明确政务服务中心统筹监督、驿站枢纽受理、涉企部门执行处置的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制和“13710”限时办结制,构建全程服务体系。
“就拿我们产业园来说,这机制用起来真方便。”陈光辉说,“园区企业的难题,跟驿站一说,诉求就直达职能部门了。之前那些不在清单里、让企业愁坏的麻烦事儿,都靠驿站跟进解决了。”
截至目前,中牟新区共收到企业问题诉求112条,所有诉求均已回访,解决率超九成。中牟新区正以持续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赋能企业健康成长,让企业安心扎根,轻装前行。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曹悦熠 张增艳 徐少杰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