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叔叔阿姨的帮助,我现在有新书包了!”近日,在二七区建中街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未成年人保护站,11岁的小宸接过新学习用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曾因母亲去世、父亲失踪一度面临辍学,如今在区民政局与街道办的共同协助下,不仅重返校园,也有了稳定的“新家”。

去年冬天,建中街街道工作人员在派出所初次见到小宸时,他正低头蜷坐在长椅上,鞋子破损、衣着陈旧。他的姥姥和舅舅正在为他办理父亲失踪证明,以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由于家庭关系复杂、亲属分属不同辖区,手续办理一度陷入困境。

了解情况后,建中街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协调社区、妇联、派出所及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并引入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支持。经多方研判和亲属协商,最终确定由舅舅杨某担任小宸的监护人。姥姥和姐姐也在各方见证下签署《自愿放弃监护权声明书》,舅舅则签署《监护权承诺书》。同时,相关单位在现场告知相关各方,将持续跟踪监护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将依法重新指定监护人或由民政部门介入。

目前,杨某正在为小宸办理社保金融账户及补助申领手续。今年9月开学,孩子就能按月领取事实无人抚养基本生活补贴。“孩子不用去福利院了,终于有了着落。”舅舅杨某感慨地说。

建中街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完善“发现—评估—帮扶—跟踪”全链条保护机制,扎实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让每一位困境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马丹丹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