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么高效的地方,这样办事太不应该了。”

据潮新闻报道,在杭州生活了十年的蔡先生有些愤愤不平。他在办理灵活就业补助时,一直打不通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电话,跑到现场一看,发现工作人员竟然一直把电话机听筒悬放着。

据蔡先生描述,“我从上午8点50分开始拨打电话,一直打到11点30分左右,全都提示占线繁忙。”于是,当天下午顶着大雨跑到现场,却发现办公室里的电话听筒被悬放在机身上。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一直没有放回去。”工作人员态度也不好,查询后说是手续不齐,但自己期间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电话机听筒被悬放 受访者供图(图源:潮新闻)

这一说法,显然与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有明显出入。对于电话占线问题,负责人解释为“网络故障导致AI系统失灵”——该中心因咨询量大,设置了AI自动回复系统。至于悬放听筒的行为,则是“工作人员午休时放置,下午办事群众来得早,未及时放回”。

令人生疑的“午休说”暴露出服务短板——不是电话的技术性占线,恐怕是形式主义的服务“占线”了。在政务服务追求“零跑腿”的今天,一通打不通的电话,足以让所有努力大打折扣。

“占线”是许多政务服务热线“变冷”的顽疾。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偷懒怠慢,在电话机上动手脚营造出忙碌的假象;其二,形式主义,为了应付上级要求不得已开通;其三,轻视疏忽,认为线上办理即可不需要再电联。

事关就业问题,灵活就业补助服务电话应更“灵”一点。听筒悬放也好,系统失灵也罢,任何让服务“卡壳”、让市民“跑断腿”的做法都有悖初衷。有关单位应该好好查一查,看看是个别人的问题,还是骨子里未能真正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做好政务服务,要多替老百姓想想,尤其是那些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老年人和异地打拼的人,别让诉求通道被人为阻塞。同时,还要破除技术壁垒,促进信息共通,不让公众所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唯有服务落地,才能不让人心寒。

每一通电话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服务时时“在线”,责任才可能不“下线”。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