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新区大孟街道张湾村是个移民村,2011年,全村父老乡亲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离开南阳淅川老家,迁居中牟。
张湾村现有200多亩梨园,18000多株梨树,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拆了纸袋的黄梨青梨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
从树上摘下一颗梨子,手指一掐,“嘭”地一声,梨皮乍破,梨汁飞溅,梨肉酥烂,手心、脸上、胳膊上都是乳白色的梨汁,舌舔味甜,嘴吸汁多,牙咬肉细,酥脆无渣……吃过这个梨园梨子的都说这是“爆汁梨”。
梨园主叫周东占,今年39岁,中牟新区大孟街道枣林朱村人,10年前在张湾村植梨造林,3年前嫁接新种,“黄色的梨叫新玉蜜梨,青色的叫苏翠一号。”周东占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今年梨树挂果不甚理想,精品果10万多斤,产值超30万元。”周东占说,“明年预计下果不会低于50万斤,产值必须得超200万元,吃一堑长一智,教训让咱相信真科学,学会聪明。”
周东占少年时代曾在少林寺塔沟武校习武多年,后来下海经商专营水果,往来于浙江和河南之间,营商之道门儿清,跟外商打交道一点不含糊:“精品果绝大部分远销加拿大和东南亚,外商对咱这爆汁梨赞不绝口,漂洋过海来梨园实地察看,网上下单抢购,所以销售不是问题。”周东占把记者领到仓库,库存仅有十几箱。“梨呢,咋这么少?”记者问。“基本卖光,就剩这些。”周东占笑着说。
张湾村党支部书记姬洪山告诉记者,周东占的梨园用工都是张湾村和附近的村民,每年支付工人工资不低于30万元,除草、下果、装卸……乡亲们在家门口都能打工挣钱,社会效益很好。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张彪 刘茜 文/图
编辑:李佳露
统筹:张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