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郑州经开区黄店镇召开职业体验岗位征集动员会,发布全国首个镇域职业体验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创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融合发展的“黄店模式”。
政策引领构建育人新生态
会上,黄店镇中心学校校长张继昌系统解读了关于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强调该镇方案严格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全域职业体验岗位建设,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为青少年职业认知搭建实践平台。
黄店镇副镇长娄洁宣读了《黄店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职业体验和职业启蒙教育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秋季学期前,将建成覆盖政务服务、农业生产、商业服务、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职业体验岗位体系,实现“校地资源全联动、职业类型广覆盖、学生参与常态化”目标,确保黄店一中学生参与率达100%,逐步辐射全镇中小学。
三大创新突破传统劳动教育
根据方案,黄店镇职业体验岗位涵盖六大类,覆盖政府机构、集体经济、商业服务、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形成全链条职业认知体系。
岗位体系创新:设置食品安全快检员、非遗木偶戏体验岗等42类特色岗位,每个岗位配套“职业知识卡”和任务闭环设计,构建6大领域42类岗位矩阵。
安全保障创新:高风险岗位实行“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实施风险动态评估,建立三级安全防护体系。
评价机制创新:建立“劳动护照”认证体系,对先进单位授予“职业启蒙先锋单位”称号。
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就业
为确保职业体验教育落地见效,会议明确了“镇政府统筹、学校组织、单位落实”的三方责任体系。镇政府将建立“红黄蓝”三色评比制度,7月31日前完成《黄店镇职业体验资源图谱》编制;黄店一中负责制定《学生岗位匹配方案》,将体验成果纳入“劳动护照” 认证;各岗位提供单位指定中层干部担任联络专员,负责带教与安全管理。
据黄店镇发布的《职业体验资源图谱》显示,九佰超市、鸿运饭店等当地龙头企业已开放商品陈列设计、后厨标准化观摩等实践岗位。镇中心校同步建立“劳动护照”认证体系,将职业体验成果与未来就业衔接。张继昌表示,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可持续支撑。
目前,黄店镇已成立职业体验岗位联络组,覆盖21个政府部门、11家企业的岗位资源,建立“红黄蓝”三色评比制度。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立足行业特点提供优质实践岗位,共同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需的新型人才。
“每个岗位都将实现‘安全有保障、知识有衔接、实践有闭环’。” 娄洁说,岗位设计严格遵循安全性、教育性、实操性原则,高风险岗位配备安全员协助,家长需签署专项知情同意书;所有岗位均制定 “职业知识卡”,明确学科关联知识,确保学生单次体验完成完整任务链。娄洁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岗位体系,确保秋季学期前全面启动首批职业体验活动,让劳动教育扎根大地、结出硕果。
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用劳动文化赋能多样化育才,创设“学校+基地+合作社” “校园创业街”“助农直播体验课”等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三百六十行状元课”更是让劳动教育成为连天接地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邀请本地优秀人才,行业状元,分享经验,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增强社会认知,既让政策有落实,又让孩子受教育。张继昌常说,乡村教育是有别于城市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样态,乡村教育并不是“薄弱”“落后”教育的代名词,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教育,重构乡村教育样态,重塑乡村教育自信,把乡村学校办成当地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灯塔”。
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沙蒙 冉宗伟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