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有着最坚硬的脊梁和最柔软的善良,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英气,一言一行都散发着豪情。退伍近10年,初心不变,本色不改。他是救火英雄,他是“最美绿城人”,他是“感动中牟”人物,他是创业先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用一腔热血回报桑梓。
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2008年10月,张鑫报名参军,顺利入伍。并且凭借着农家子弟常年锻炼的体力与耐力,他很快便在部队的比武中脱颖而出,在当义务兵的第二年光荣入党。第3年他又当了班长,第5年当了排长。在8年的部队生涯中,荣获了很多荣誉,有集团军体能训练骨干、全能训练尖兵、集团军“金牌四会教练员”,全能训练尖兵、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长等,被部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特别光荣的是在2010年、2016年他两次入赣参加抗洪抢险任务,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勇闯火海,危难关头显担当
2013年春节,张鑫探亲回家,和朋友沿102省道开车行驶到中牟县三官庙境内时,大雾茫茫,能见度很低,猛然看到路边有位女士在拼命招手拦车,他看到之后立马停车,经询问了解到这位女士一家4口开车走高速时,车子底部不小心挂了稻草,一直摩擦造成起火,这位女士和丈夫慌乱中只顾得钻在车底掏稻草,那位丈夫的半个脸部已被烧伤,没想到车里还有一个8岁的孩子和一些贵重财物,等意识到危险的时候火势已经迅速蔓延。车门因上了儿童锁打不开,情急之下只好拦车向路人请求救援,张鑫迅速从自己车上拿出灭火器,冒着汽车可能随时会爆炸的危险,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边灭火边用力踹开车门,先把孩子救了出来。
当他从火中成功脱身之后,火势越来越大,车子在熊熊燃烧。他怕大雾干扰前方司机的视线而再次造成事故,就站在路中间不顾生命危险拼命拦截车辆,来往车辆逐渐停了下来。
当时有路人把他救人的场景发到了朋友圈,这件事被广为传播,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经《郑州晚报》报道之后,河南新闻联播、解放军报、人民网等众多媒体网站纷纷报道、转载,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河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专门作出指示:“宣传报道好张鑫的事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舍己救人带来的荣誉也纷至沓来,他先后被评为“最美绿城人”“感动三旅新闻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新闻人物”“感动中牟十大人物”“第四届郑州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等。
山重水复,创业路上千回百转
2016年,是张鑫在部队服役的第8个年头,这时候他早已转为二级士官,想要申请留队是很容易的事,也是很稳妥的选择。但由于天生爱闯爱拼,他便决定退役回家乡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但是当理想照进了现实之后,碎成了一地鸡毛。四处碰壁,茫茫然找不到出路,他一度变得极其消沉、颓靡。每天早上迟迟不愿意起床,主要是怕面对现实。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起得很早,默默的坐在他的床头看书,不愿意打扰他睡觉,坐等他醒了之后与他聊聊天。父爱如山,父亲静默的爱给予了他极大的鞭策与力量,慢慢的他开始振作起来。有一天他出来买烧饼,发现周围有一家午托部,有很多小孩在爬围墙,翻护栏,他就意识到应该办一个训练营,增强孩子的体能和安全意识。有了想法之后他就开始上网搜,搜到广州的一个军事培训学校,他就毅然搭上火车南下广州“取经”,不巧的是正好校长去南京开年会了,学校负责人让他先在校园里转一转。
没见到校长他有点不甘心,便连夜赶到火车站准备乘车去南京。在南京与校长进行了长谈,校长邀请他去自己学校当教官,他又返回广州,后来觉得在这里非常不适应,便辞了职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一路想一路,最终决定乘车回到郑州。
柳暗花明,用责任与担当架起“绿色”长廊
“人不怕吃苦,但是要知道吃苦是为了什么。不能白吃苦,这样你吃的苦都对你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逼着自己去努力。”张鑫汲取别人之所长,再结合自身实践,招募退伍军人创办了郑州军道军事拓展培训公司,帮扶退役军人再就业。后来加入中牟县道德讲堂宣讲团,先后到政府、企事业单位作宣讲报告,先后帮助20余名叛逆少年重返校园、200余名小学生戒掉网瘾,多次跟随姚家镇妇联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参加捐书等爱心公益行动。2019年,张鑫还带领公司团队义务为中牟县各单位举行“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升国旗活动,传授国旗文化知识、传承部队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谈到创办素质教育培训的初衷,张鑫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中牟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做点什么,所选这个行业也源于我的成长经历。”他小时候父母整天在地里忙碌,顾不上照顾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就希望把自己在部队所学到的东西以及所接触到的教育模式嫁接到自己的家乡,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弥补更多家庭教育的缺憾。
后来在朋友们的启发下,他择机在2021年创办了郑州军道国防教育基地。这里是一个废弃的中学,很多设施需要重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物资投入不能简省,只有节约人工成本。当时特殊时期,哪儿也去不了,他一头扎在基地里,从打扫卫生做起,到推土等基地建设工程,他没日没夜地干。后来他得到了哥哥的大力帮助,经过兄弟俩齐心协力的努力,基地初具规模。
最开始只招了7个学员,经过培训之后,口碑很好,之后发展到160人、200多人……到现在为止,已对10万多名学员进行过素质教育培训。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培训项目也越来越多。现在基地主要的业务有中小学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中小学综合实践、冬夏令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红色党建、企业拓展培训、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与运营等。
坚守初心,前路漫漫亦可期
张鑫说:“我们办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纯利润化。家长交给我们1000块钱,得有80%用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吃好、睡好、练好。我们的菜谱都是征求孩子的口味,我们的教官和生活老师都是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时刻陪伴他们成长。如果不讲良心,克扣孩子的伙食,降低教练的配比,这一行肯定干不长远。”
在张鑫成长的路途中,有努力,也有机遇。“我所有的机遇都是善良埋下的伏笔。”张鑫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毕业的学员对我说声‘谢谢’。”谈及未来,张鑫说要不断突破自己,这是他对学员的教育理念,也是对自己的勉励与期许。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李志霞 徐少杰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