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河南博物院获悉,7月23日,“万里清风一扇开:18—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览在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郑州博物馆)一层3展厅开展。
一柄轻扇,万里清风,东西文化,跨洋融通。扇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喜爱的袖间雅物,除了具备引风纳凉、障尘蔽日的实用功能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扇子既是百姓生活的烟火印记,也是文明对话的无声史册。
18世纪起,随着中西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外销扇迎来了黄金时代。广州工匠以“广作”工艺为根基,东方文化为底蕴,融合西洋审美,创造出材质多样、纹饰繁复、工艺精巧的外销扇,这些精巧的扇子犹如一缕轻盈的东方风韵,远涉重洋,在欧洲社会的衣香鬓影间掀起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国风”浪潮。
河南博物院携手广东省博物馆共同策划此次展览,展览共分“风自东来”和“香扇万象”两个部分,希冀观众在这扇影摇曳间,领略中国外销扇的精美工艺和独特魅力,感悟18—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璀璨光芒和深厚底蕴。
“风自东来”中国扇的历史源远流长,扇子形制更是丰富多样,如户扇、羽扇、塵尾扇、比翼扇、团扇、折扇等,其中团扇、折扇较为常见。
在欧洲,制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16世纪之前的扇子基本上是不可开合折叠的平扇,16世纪之后,折扇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继而制扇业的中心又从意大利相继转到法国和英国。直至17世纪,扇子因价格昂贵,始终是欧洲宫廷贵妇才有资格拥有的奢侈品。
18—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风尚在欧美国家日渐盛行。在此热潮下,东方的工艺技术与西方的审美需求不断碰撞、融合,中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梅、庭院风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方人的审美趣味。中国制造的外销扇作为畅销品,既散发着迷人的西洋风情,又蕴含着浓厚的东方韵味,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窗口。
“香扇万象”在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工匠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生产制作出了中西合璧的外销扇。与中国传统扇子清雅的风格不同,外销扇为迎合欧美市场追求华丽的审美趣味,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洋色彩。
外销扇的题材有草木花卉、珍禽瑞兽、亭台楼榭、港口风光、人物故事、纹章徽记等。工匠们选取象牙、玳瑁、贝类、金银、檀香木等珍贵材质,运用透雕、劈丝、髹漆描金、金银累丝、织绣、绘画等多种繁复的工艺,勾勒出一幅幅令西方痴迷神往的东方风情画卷。
18—20世纪的中国外销扇,不仅是东方匠心的精微缩影,更是世界文明交融的见证,岭南风物与西洋纹章共舞,传统工笔与多姿色彩相融,中国技艺与西方浪漫交织……中国匠师在对古代工艺传承与发扬的基础上,融入外来文化元素,制作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的外销扇,在异域他乡扇动起了奇幻“中国风”的时尚浪潮,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10月26日。这个炎炎夏日,不妨前去观工艺之美,感东西文化,享万里清风。
郑州日报记者 秦华 文 河南博物院 图
编辑:许怡童
统筹: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