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四篇章:郑之地
厚重中原 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在“知乎”上,有位从上海返郑找工作的网友,发帖问郑州哪个区比较好?热心网友回帖,用“低调的实力派”来评价中原区。“我所居住的中原区,曾是郑州当之无愧的繁华核心区。”网友罗列了国棉厂、电缆厂、二砂、郑纺机、郑煤机、郑州三磨所、工程机械厂等众多声名赫赫的老国企,称它们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支柱,撑起了西区往昔的辉煌,还介绍了中原区正经历的产业转型,如今的中原区现代、时尚、活力迸发。穿越时空隧道,沿着历史脉络,让我们一起读懂厚重中原。
二砂文创园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挺起郑州工业脊梁
中原区是郑州老工业基地,华山路上见证了中原区乃至郑州市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1963年,郑州三磨所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中国第一颗立方氮化硼也在这里问世。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原区聚集了大量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中国第二砂轮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57个重点项目之一,磨料、磨具产量最高占据全国产量的25%,许多产品国内首创、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现存的亚洲最大的德国援建包豪斯建筑群,见证了郑州工业的辉煌。如今,“一路四街”已发展成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带。
中原区的纺织工业亦如璀璨的明珠,曾经支撑起郑州市工业的半壁江山。1958年,国棉四厂研制出我国首台喷气织机;1957年,郑州纺织工业总值为14347万元,几个国棉厂的总产值占郑州市工业总产值的36.22%,跃居郑州工业第一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棉纺路上这5家国棉厂一直都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辉煌时期中原区工业的发展,成为郑州工业的骄傲,也叫响全国。优渥的工资和福利,让职工的日子如蜜甜,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文化底蕴深厚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一部中原区的历史,在河南、郑州的分量也非常厚重。中原区分布着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及东周时期遗存,考古发掘新旧石器时代的物证,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中原地带深刻的文化印记。
中原区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文化遗址丰富,已发现庙沟、白寨、马庄、孙坡、三十里铺、白寨遗址等多处遗址。其中,庙沟遗址发现商代及西周时期遗存;白寨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发现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及东周时期遗存;孙坡遗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更加繁荣,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向夏代过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十里铺遗址为商代时期遗存,对于商代时期社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历史遗存经过考古发掘,已经建设成生态文化公园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了解中原历史、近距离感受厚重中原文化的探源之地。
设立中原区 实现城市化
当然,中原区还是郑州市重要的政治中心、工业区、文化区。中原区历史悠久,所辖区域由郑州西部、荥阳县东部、荥泽县南部,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而形成。
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清初,郑州西部设立白鹿保、石佛保等保;荥阳县设有高阳、孝义两乡,高阳乡辖须水保等7个保;荥泽县南部设有沟赵保等保。清末,郑州设立永康区(辖今中原区的林山寨、周新庄、冯湾、阎垌、岗刘、郭厂等村)等7个区;荥阳县设立共8个区;荥泽县设立4个区。民国初年,郑州沿用永康区、长乐区等7个区;荥阳县设立东区(辖今中原区须水等村)、西区、南区、北区4个区;荥泽县(1931年6月,荥泽县、河阴县合并为广武县。1948年,广武县、汜水县合并设立成皋县)辖沟赵等村。
1948年10月,原郑县的城区部分设立郑州市,原郊区部分设立郑县。郑州市分设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郑县分设第一区(辖今中原区冉屯、董砦等村,高新区五龙口等村)、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辖今中原区林山寨、周新庄、岗刘、石羊寺、冯湾等村)。
1955年,郑州把郑州市第二区更名为二七区、第三区更名为建设区。1956年,建设区新增三官庙街道办事处(辖今郑棉一厂、三厂、四厂一带)。1959年,郑州将建设区的嵩山路以东区域划归二七区,嵩山路以西区域划归建设区。
1960年5月,郑州设立中原人民公社,辖三官庙、纺织路、建设路、林山寨、绿东村、桐柏路、常庄7个分社。1961年8月,中原人民公社更名为中原区,东起嵩山路,西至西流湖,南起颍河路,北到火力发电厂,辖建设路、三官庙、棉纺路、桐柏路、林山寨、绿东村6个街道办事处,和中原农业公社(后更名为中原乡)。此时的中原区大部分为城区,国棉一厂、国棉三厂至六厂,郑州煤矿机械厂、第二砂轮厂、郑州印染厂、郑州电缆厂等众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区。
1987年3月,为了促进郑州市城区、乡村的快速发展,让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区带动乡村,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将原属郑州市郊区的须水乡(1994年改为须水镇)、沟赵乡、石佛乡(1997年改为石佛镇)和原属金海区的大岗刘乡划归中原区。
2005年9月,中原区对大岗刘乡、中原乡进行撤乡建办工作,经郑州市政府批准,大岗刘乡更名为航海西路街道,中原乡更名为中原西路街道。2011年3月,中原区成立须水街道、西流湖街道。至此,中原区辖区全部为街道建置,全部实现城市化。
2025年,中原区辖须水、西流湖、柳湖、莲湖、航海西路、中原西路、林山寨、桐柏路、绿东村、棉纺路、三官庙、建设路、秦岭路和汝河路14个街道。高新区代管区域设有沟赵、双桥、枫杨、梧桐、石佛5个办事处。
焕发新活力 向新向上向前向未来
夏夜中原,霓虹闪烁,人潮涌动。沿着“一路四街”走来,看到这个昔日的工业锈厂,已经蝶变成幸福市民的生活秀场。昔日的人流是老工业基地沸腾的发展鼓点,下班时数以万计的工人如潮水般从二砂、郑煤机等厂矿涌出;而今城市更新的“一路四街”每天就像盛大的节日庆典,从商业街进进出出的人潮堪比春运,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打卡街景、品尝美食,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和惬意。如今,“一路四街”寸土寸金,随着商圈集聚,人潮汹涌,商家一铺难求的背后,更彰显活力街区的繁华。
当前,中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深化“八大工程”建设,厚积薄发、崛起倍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突破,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紧紧围绕“郑州在全国万亿级城市中位次持续前移,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中担当重任,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挑大梁、走在前’”的总目标,增实力、勇担当、善作为、作贡献,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高效能治理实现突破,以智能体城市建设为载体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扎实推进,城市运行效率、公共服务质量、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风险防化能力、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成为高效能治理标杆城区。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上奋勇争先,在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奋勇争先,在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和标志性成果。
“十四五”即将收官,谋划“十五五”紧锣密鼓。中原区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都市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服务业聚焦节能环保、工业设计、数字经济、检验检测邓领域,打造科技创新的“桥头堡”、细分行业的“领头羊”,推动一批企业向“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迈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都市型工业,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高端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力争2030年未来产业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加快“智转数改”和“三化”改造步伐,巩固提升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地位。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
今日中原区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不仅有穿越时空隧道深厚的积淀,更有创新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向新、向上、向前、向未来,澎湃的激情,正激越着奋进的鼓点,中原区98.57万人民的心跳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勇担时代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再创辉煌。
郑州日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郭增磊 鲁韵昊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