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漫步郑韩故城东城的城墙之上。两侧的城墙上长满了灌木,开满了不知名的白色小花。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蜜香,驱走了高温,带来了清凉。作为世界上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古城垣之一,2000多年过去,这一段古城墙依旧巍巍耸立,和这座名字中含着“郑”字的城市相濡以沫,传承着一个“天下名都”曾有的辉煌和历史记忆。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面积大、遗址多著称,如果想用脚步细细丈量,真是一项“大工程”。故城城墙最高处达18米,最宽处60多米,只有站在城墙之上,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郑韩故城有深刻的感性认知。郑韩故城东城墙遗址旁建成以《诗经·郑风》为主题的城市公园,环境优美,文化主题突出,成为市民们日常休闲游玩健身的好地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有《郑风》21篇,情感真挚热烈,潇洒飘逸。站在城墙之上反复咏读,更是无限的风雅。

郑公“中”字形大墓,是最让人震撼的考古现场之一。总长45米,是已发掘的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第一座带有双墓道的大墓。这座大墓和旁边的车马坑随葬车辆48辆以上、马124匹以上。名震天下的莲鹤方壶,就是在郑公大墓出土,有“东方最美青铜器”的美誉。站在大墓的顶部向下看,能清楚辨析出成组的编钟和莲鹤方壶当年发掘出土时的位置。

郑国车马坑三号坑的发掘获评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几十匹车马整整齐齐地葬在坑底,这种俯视带来的视觉和心理震撼,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

站在出土文物展柜前细细品味,一组玛瑙环,包浆莹润,小巧可爱,应该是女主人生前的心爱之物。一把青铜配剑,历经千年岁月,即便稍有残缺,依旧寒光闪烁剑气逼人。

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的后院,是一座纪念郑国名人子产的小游园,方便参观者在此小憩。子产先后辅佐郑国两代国君,对内大兴改革、对外刚柔并济,让郑国出现了门不夜关、路不拾遗的安定局面,是同时期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典范。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家乡人民依旧纪念他、爱戴他。子产的塑像默默挺立仰望长空,长廊寂寂悄无声息,君子之风熠熠生辉。

(来源 郑州日报 记者 王梓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