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小暑过后,郑州也迎来了2025入夏以来最热的一段时间。地铁里,商圈中,树荫下,一片片乘凉好去处正在成为群众不可多得的“夏日宝藏”。那么,城市中有没有一处地点能够让人脱离喧嚣,收获知识,走向宁静呢?

近日,记者来到郑州图书馆,在书籍遍布、清凉舒适、展览常开的公共文化场馆中,为广大群众找到了这片学习胜地。从借阅到自习,从服务到活动,无数读者在此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心静自然凉”。

借阅也能“静人心” 我是读者我来说

7月15日一大早,今年已经68岁的郭强带着他借阅的《文学自由谈》《传记文学》来到郑州图书馆,还书,再借阅,便是他此行的目的。随着头上的汗珠被馆内清凉空气带走,郭强一边展示着近期借阅的书目,一边向记者分享着夏日阅读给人带来的乐趣。

“老郭,怎么你的头发又黑又亮,我咋有白头发了?”作为郑州图书馆的“阅读之星”,郭强时常会被身边朋友打趣,面对疑问,他总是回答:“多读书,能让你心态变好,变得平和。”自2013年8月,位于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的郑州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始,这里便成了他经常光顾的“精神驿站”。

与郭强不同,29岁的魏雅倩则是图书馆年轻借阅群体中的常客。作为两届“十佳读者”获得者,五年间她已经在这里借阅了200多本图书。“阅读提高了我的疗愈能力,不仅让我与朋友间的沟通更积极,还让我更加热爱生活。”魏雅倩说,在阅读这个微习惯影响下,她在生活中也去尝试更多的事,读书逐渐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综合图书借阅区到报刊阅览区,再到少儿阅览室与多媒体阅览区,多样功能区不仅满足着市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也在夏日为读者提供了一块块清凉安静的空间。捧书入怀,环视四周,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穿梭于书架之间;学生在习题中思绪纷飞,画画圈圈,一幅与燥热炎夏截然不同的画面,正在这里日日上演,等待着读者们到来。

学习也需“氛围感” 全情投入享清凉

走进郑州图书馆,不由得放缓脚步。在这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或在办公,或在学习,或来回踱步,将文字默诵心间。刚入馆不久的宋同学就是这群人的一员,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虽然才第三次来到这里,但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他告诉记者,看到身边都是阅读、自习的人,能比自己在家学习更让人安心。

在电梯口,一位抱着一摞图书的女生正在寻找着空闲座位。在交谈中得知,她正在备考研究生。“除了安静的氛围,图书馆在夏天还提供了凉爽的学习环境,而且馆藏也很丰富,有很多相关资料可以给我提供帮助。”浓郁氛围、安静空间、丰富馆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读者在暑假选择入馆学习的理由。

据记者了解,作为成立于1953年的“国家一级图书馆”,郑州图书馆现有各类文献馆藏总量351万余册(件),3000余种珍稀古籍善本为特色馆藏,其中元刻本《韵府群玉》、清抄本《三国志玉玺传》等都是十分罕见的珍贵馆藏,此外,馆中还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向读者免费开放。

“馆内各楼层均设有阅览坐席,并配备存包柜、热水间、卫生间等设施,十分欢迎市民朋友在暑假走进图书馆,投身阅读,感受清凉。”郑州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为了让市民群众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还积极引入数字化建设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字资源、多媒体展示及读者自助服务等技术相融合,来提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入馆“消暑”服务好 最新攻略请查收

炎炎夏日,除了凉爽舒适的学习环境,还有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暑假期间,郑州图书馆还为广大市民读者准备了精彩特色活动,涵盖讲座、展览、少儿阅读、非遗体验等多种形式。

据记者了解,为丰富青少年读者的暑期生活,郑州图书馆推出了“廊里一夏”“与图书对话”“起源故事会”“书页里的童年”等多个少儿品牌活动,并开设“古诗文里的草木汉字”“万物书房 博物奇旅”“‘小鲁班’智慧工坊 匠心铸就未来”三大特色研学课程。

此外,图书馆的暑期服务也迎来新调整。7月1日至8月31日,一楼夜间自习区与夜读吧将调整开放时间为每日8:00—24:00,主馆其他区域开放时间保持不变。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公平地使用阅读空间,自7月1日起,对馆内各阅览区和自习区的座位管理进行调整,所有座位实行“先到先得、一人一座”原则。如读者临时离开,可前往服务台领取留座牌,在合理时间内保留座位。

今年暑期,通过延长开放时长、扩大阅览区域、增加阅览座席,同步开展“廊里一夏”等活动,一个书香萦绕的市民文化休闲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市民静心阅读、参加文化活动的理想去处。

当热浪席卷城市,走进郑州图书馆,与书香为伴,便可寻一份清凉。这里丰富的资源和人性化服务,在给身体进行“物理防晒”的同时,更给予心灵一份滋养。这个夏天,不如让阅读为你“消暑”,在这座公共文化场馆感受“身静”“沉静”“心静”的假日体验。

正观新闻记者 李居正 实习生 马淑玥 文 马健 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