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究竟值不值得?

近日,山西大同。卢女士孩子的手表因不慎放入高铁的纸质垃圾袋中,被当作垃圾处理。在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事后,卢女士曾发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但被婉拒。

报道一经发出引发热议,网友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

对此,大同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不能说值不值;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图源 网络

站在事件的起点,失主心急求助、相关部门积极找寻,都无可指摘。这也正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民生无小事,个人的“小麻烦”值得被公共服务的“大系统”认真对待。

然而,在暖心叙事的背后,争议不容忽视。以往,让环卫工劳师动众找寻的,多是贵重物品。为价值几百元的儿童手表,就如此耗费公共资源真的合理吗?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个多小时,是否缺乏对基层劳动工作者的体恤与共情?

忍脏忍臭忍高温,两名环卫工的辛苦不是几句“漂亮话”就能简单代过的。令人寒心的是,对两名环卫工的防护措施和补贴奖励,在回应中只字未提。这件事,落脚点变成了劳动者权益缺失的问题。

网友那些“不值得”的质疑,归根结底是在追问,为什么对环卫工人没有补偿?为什么淡化他们的苦劳?都是普通老百姓,谁来心疼他们?言外之意,谁又来呵护我们这些底层打工人?

莫让暖心变寒心,希望相关部门对环卫工给予表彰和激励回馈。以完善的制度,给到劳动者真金白眼的回报,如此,才能让公共服务的温度与善意,不辜负每一位真诚付出的服务者。

事有轻重缓急,公共服务需要更科学的响应制度。而那些在垃圾堆中弯腰流汗的身影,也需要最有力的撑腰,最大声量的鼓励。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