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做践行“两高四着力”的标杆模范
年年处处都是“绿水青山色”
夏日之始,郑州黄河之畔绿意浓浓、生机无限,一条长长的绿带护着大河蜿蜒东流。如果我们沿着黄河俯瞰岸边这座城市,繁华深处满目葱茏,与黄河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画卷。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天蓝地绿,山美水美,绿色始终是郑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郑州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与岸边这座城市正在共荣共美。
保护治理 黄河美景入画来
夏日的黄河壮阔而美丽,河上万鸟翔集,河畔绿树成林。
今年4月份,在郑州黄河湿地,工作人员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在工作人员的镜头中,一只震旦鸦雀正在繁茂的芦苇间穿梭觅食,十分灵动活泼。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严苛,它的出现,是郑州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缩影和明证。
郑州黄河湿地滩涂广布,水草丰茂,鱼虾丰富,是野生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尤其是近年来,郑州市坚持综合施策,扎实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黄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在黄河现身。绿色、干净、美丽、生机勃勃,正是今日黄河的模样。
一泓净水入黄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郑州常态化推进河道问题整治,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建成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实现沿黄环境治理常态长效。结合郑州市“碧水保卫战”实际,今年郑州市印发实施新的《郑州市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在郑州市黄河、淮河两大流域范围内,13条河流32个断面上建立横向补偿机制。今年1至4月份,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和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全市8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一条绿带护黄河。从邙岭绿化,到沿黄生态廊道建设,158公里的黄河郑州段沿岸绿色绵绵不绝。郑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纵深推进林长制,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开展邙岭绿化提升工程,同时建设76.5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为黄河加护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一河净水,一条绿带,给黄河带来无边秀色。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一条美丽干净、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正静静流淌在这座城市边上。
污染防治 水碧天蓝白云多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碧,山更青。行走郑州各地,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这座城市正在追青逐绿向美的路上越走越好。
来自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全市PM2.5年浓度同比下降11.2%,优良天92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天3天,同比减少4天。郑州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围绕节能、减污、降碳、增绿等,郑州市实施绿色低碳转型等一系列措施,上下联动协同共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天更蓝、白云更多。今年,郑州市制订《郑州市2025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计划围绕结构调整、企业提标治理、移动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控、重污染天气应对、监管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年度工作任务40项。
而在“净土”保卫方面,郑州市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同时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新增完成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12个,99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到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71.04%,全市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科学绿化 绿满山川青满原
今年3月植树月,在登封市石道乡陈家门村郑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市各界的志愿者在此植下一片片青绿。
种一棵树,造一片林,增一城绿。近年来,郑州市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截至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2%,森林蓄积量达到1260万立方米。
扩绿是基础,护绿是保障。为守护好满山满城绿色,郑州市持续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深入推进林区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持续加强重点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在不断扩绿的基础上,郑州也在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快培育林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壮大森林旅游,规划一批沿黄河、嵩山、伏羲山的精品森林旅游休闲观光线路,推进“森林旅游+消费”融合一体化发展。
共护自然 交出“美丽”答卷
春去夏来,郑州北龙湖水清岸绿,处处可以看到疣鼻天鹅“遛娃”的美丽温馨画面。从北龙湖到贾鲁河,今年已经有超过70只疣鼻天鹅宝宝在郑州出生。
2020年初,几只疣鼻天鹅偶然飞临郑州,第一年就有两对疣鼻天鹅分别在北龙湖和贾鲁河自然繁殖出13只小天鹅。此后,在郑州全市上下的共同呵护下,疣鼻天鹅在郑州连续6年繁殖,如今城中的疣鼻天鹅已有100多只。
6年里,疣鼻天鹅与郑州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郑州守护着疣鼻天鹅在这座城市“安居”,疣鼻天鹅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无形财富。每年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郑州“观鹅”,疣鼻天鹅已成为郑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中牟黄河之滨的雁鸣湖,同样上演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这里原是引黄灌区的沉沙池,2020年,中牟启动雁鸣湖湖区生态修复工程,秉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打造了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美丽的湖区不仅吸引70多种鸟类在此安家,同时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自然空间。如今的雁鸣湖,湖水清清,芦苇苍苍,草木丰茂,鱼鸟共生,游人络绎不绝。
从黄河之滨到嵩山之巅,从城市深处到乡村田野,郑州年年处处都是“绿水青山色”。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郑州以实际行动交上了一张“美丽”答卷,新征程上,这份答卷必将更加“美丽”。
记者 裴其娟 李宇航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