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文明新坐标
文明之光照亮百姓生活
——写在新郑被授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之际
开栏的话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的新郑市、荥阳市、登封市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惠济区花园口镇、中牟县官渡镇等2个镇,巩义市孝义街道石灰务村等10个村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即日起,郑州日报开设“绿城文明新坐标”专栏,聚焦这些新入选的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现我市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
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城市,拥有8000多年裴李岗文化、5000多年黄帝文化、2700多年郑韩文化,孕育了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明代政治家高拱等诸多流芳千古的名人先贤,更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
2025年5月23日,新郑被授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又一次沐浴文明荣光。对于120万新郑人民来说,多年文明创建带给平凡百姓的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是精神修养的提升。
从“为糊口”到“图个乐”
新郑老城区的祥和街居民区,老马的修理铺照例有人排队。“以前路不平,灯不明,在外面摆个修鞋摊儿,下雨路泥,刮风扬灰。”马师傅说,“现在环境越来越好,去年还通了暖气,修鞋摊儿进了店。”
以前专修鞋,现在拉杆箱、皮包、按摩器各样物件,只要送来,老马都认真修理,大伙儿亲切称呼他“马万能”。而改变更大的是思想,老马说:“当初摆摊儿为糊口,现在吃穿不愁,修理物件儿图个乐。”
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新郑市高质量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148个,数字化城管基本实现全域覆盖。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新郑严格落实“路长制”“街长制”,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垃圾清运率、无害化焚烧处理率均达100%。
初夏时节,气温渐升。黄帝故里景区南广场绿树成荫,始建于明代的接旨亭下凉风轻抚,休闲长椅上,有人拉着二胡,悠扬乐声飘向远方。不远处,新郑体育场准时开放,标准足球场绿草铺地,400米塑胶跑道踩踏舒适,人们踢球、跑步、快走,淡淡草香沁人心脾。
出门见园,随处健身,早已是新郑人的日常。新郑现有大型公园、街头健身游园81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7.99平方米。域内25所高校建筑风格涵盖多样风情,高校游泳馆、网球场等运动场馆和图书馆向市民开放。人们在衣食住行大幅改善之后,更愿意追求音乐、美术、体育、舞蹈、阅读等精神享受。
从“美环境”到“兴文化”
无论城与人,文化是灵魂。黄帝在新郑出生建功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起源,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包容接纳、革故鼎新、崇德向善的民族人文特征于此形成。新郑文明城市创建,更需要彰显文化特质,让人们于城中溯到源,寻到根,找到魂。于是,新郑借助黄帝故里景区提升、城市水系改造、城乡环境提升改造等工作,力求以文化城、以城润心,通过展示璀璨而厚重的文化元素,激发起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城东,今名黄水河的古溱水宽阔平静,守护着矗立了2700年的郑韩故城高大城墙。轩辕湖、郑风苑两处湿地公园南北相接,10公里亲水步道环湖一周,将北区新城与老城连为一体。水岸拱桥,荷花绿树,人们其间垂钓、漫步、闲坐,仿佛《诗经·溱洧》场景重现。
城中,端庄古朴的黄帝故里建筑群,出自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团队,宽厚的围墙、凝重的屋顶说不尽5000年文明。紧邻的新郑博物馆、接旨亭、南街古巷、清代考院、高拱故居,以及国宝级文化遗存郑国车马坑、郑韩故城遗址公园,构成新郑文旅核心区。
城西,古洧水今称双洎河,自西向东穿过故城西关,来到故城南门惠济门前。这里曾经的古渡口,如今已是环境优美的洧水公园。为纪念黄帝时期仓颉受凤凰衔书启发,在洧水南岸高台造字,北宋时期于此建寺起塔,名为凤台寺塔。千年过去,风吹塔铃,声响依旧。如今的新郑,犹如一座露天博物馆,文化精品,遍布全城。
从“善孝廉”到“远者来”
新郑市新华路街道的蓝天救援队二楼“荣誉室”,四周墙壁上、几个大箱子里满是锦旗。“自从2017年正式成立以来,已累计抢险救援683次,成员从几十人发展到400人。”队员白良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擅长无人机野外搜救,人称“飞鸟白良”。他说,救援队24小时待命,随时开展救援,不收任何报酬。
孝善廉洁,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应有之意。像蓝天救援这样的民间公益组织,在新郑还有仁安助学、家可美社工、龙之家公益社等很多,登记在册志愿者多达19.7万人,先后涌现“中国好人”8人,各级优秀志愿服务典型11个,各级道德模范82人。新郑市向获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发放激励金和“新郑好人卡”,在乘车、就医、就学时予以照顾,让“好人有好报”。为弘扬孝道,新郑城乡已启用66个敬老食堂、133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与此同时,新郑注重以文化活动涵养孝善民风。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拜祖大典,已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盛事;正月二十纪念生于新郑的白居易诞辰、清明祭扫葬于新郑的欧阳修、六月六具茨山风后岭恭拜黄帝嫘祖,年年不断,常办常新。
孝为德本,廉为大孝。夏日里,折扇送风,劝人为廉,与人为善。折扇上的廉政诗词,提醒人们胸怀良善、心有所戒。这是新郑廉政文化系列活动之一。不只折扇,黄帝告诫大臣的“六禁重”,白居易诗词中的爱民情怀,欧阳修笔下的千古名篇,国宝莲鹤方壶的青莲高远,这些地域文化元素极具感召力,都是新郑廉政教育生动素材。
孝善清廉,近悦远来。目前的新郑,公职人员外地人占比超过省内县(市)平均水平,人口净流入全省县(市)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全省县(市)区第一。域内大中专院校25所,在校师生近30万人,是全省高校最多的县级市。市场主体14.5万家,总量全省县(市)第一。今日的新郑,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正以其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这就是新郑,5000年古今文明融于一城。人厚道、守规矩、不排外。生长于此,可以镜鉴古今感悟先哲,还可修养身心、启发智慧、积蓄力量。这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梁丽英 常春阳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