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单元楼门口出现明显地面积水,立即拍照上传渗漏点坐标定位、积水影像等关键信息,郑东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迅速立案,并通过区、乡(镇)办事处的快速批转,同步启动社区—物业—供水公司三方联动应急机制,几分钟后,物业工程部携带专业设备抵达现场,迅速设置警示围挡并启动应急排水程序,同时启用临时增压泵保障低层居民基本用水需求——这是郑东新区社区网格长开展日常巡查时的寻常一幕。
走进郑东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城市各个角落的监控画面和数据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及时发现、流转处置基层治理中的各种事件信息,郑东新区“神经中枢”繁忙而有序。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引擎。去年以来,郑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智能体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集约为先、实用为旨”理念,锚定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建设运维体系,从“理顺机制、建强大脑、畅通经络、擦亮眼睛、延伸触觉、鲜活血液、强壮四肢”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城市智能体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开发利用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郑东新区围绕“建强大脑”,对全区14个政务机房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分散在各单位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整合构建郑东新区政务IDC中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费用、提升安全等级水平。
城市管理无处不在。郑东新区构建了多视角、精捕捉、可思考的视联网平台,让“眼睛”看得更远更清晰。
郑东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协调联动科科员余震帅告诉记者,目前,郑东新区视联网平台已经接入公安、水务、教育等视频2万余路,打通视联网平台与网格化平台,智能发现事件经告警中心审核后可以推送至网格化平台流转处置。同时实施无人机政务飞行项目,打造16个无人机“数字机场”,遇到突发紧急事件,距离最近的无人机5分钟就可到达,实现全区覆盖。无人机搭载了AI算法、红外摄像、喊话器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智能航飞—AI自动发现—线索推送—处置监督”闭环管理,后续随着对算法持续调优升级,将适配郑东新区更多应用场景,为职能部门赋能。
此外,针对水域管理,郑东新区还建成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可以随时掌握水域情况。
越来越多数字化手段、智能化应用,加快推进郑东新区城市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让城市治理变得更高效、更智慧、更美好。
记者 覃岩峰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