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看发展

泛锐熠辉:这位“隐形冠军”牛在哪?

在巩义市,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的科技企业,正以惊人的创新能力打破技术壁垒,在高温隔热、防护材料等多个高精尖领域独树一帜。它,就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2015年由80后博士姚栋嘉创办,持续深耕新材料产业,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实现产业化,再到带动地方产业生态升级,泛锐熠辉逐步成长为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在以“看不见的材料”撬动一个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造就“硬核”材料

在泛锐熠辉的展示大厅,一项实验令记者震撼:喷枪对着某种特殊材料喷射出上千摄氏度高温的火焰,记者用手触摸材料的背面,却几乎感受不到温度的变化。这种具备极强阻热性能的材料正是该企业研发的核心产品——气凝胶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轻薄柔软,但其结构由纳米级网络构成,80%以上是空气,热不容易传导,因而具备极强的隔热性能。”泛锐熠辉董事长姚栋嘉介绍。

这一技术早已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奇迹”,已转化为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硬核”材料。泛锐熠辉的气凝胶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防火隔热、航空航天高温防护、深海探测装备保温等关键领域,成为国内极少数可规模化生产全系列气凝胶产品的企业之一。

除了气凝胶,泛锐熠辉还攻克了另一项关键材料技术——碳陶复合材料。该材料以三维毡体或编织体为骨架、特种陶瓷为基体,保留了陶瓷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克服了其原有的脆性和可靠性不足问题,成为当前高温结构材料的理想之选。

这一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有效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支撑。

成就产业“领跑者”

依靠自主核心技术,泛锐熠辉迅速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2023年,公司营收达2.3亿元,同比增长47%;2024年营收突破3.03亿元,同比增长36%;年均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00%。

目前,泛锐熠辉的产品已批量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并与大众、蔚来、小鹏等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在石化领域,也已与中石化、孚瑞特、合肥热电集团等客户开展合作,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气凝胶复合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35%,位居全国首位。围绕主业,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累计申请专利371项,授权专利216项(其中发明专利127项)。公司主导或参与6项行业标准制定,并获得河南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等多项殊荣。

持续创新,是泛锐熠辉领跑的根本动力。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2905万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6个省级研发创新平台,并于2023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独立招收博士后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该公司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20余项;成功申报郑州市先进硅基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并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住建部气凝胶示范应用项目等多个重点专项,持续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发挥关键作用。

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作为本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泛锐熠辉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助力区域产业升级。该公司目前在巩义建有4万平方米孵化车间,已孵化项目10个,引进上市公司1家。2023年新租厂房1.2万平方米,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以企业为核心,巩义市正在规划建设300亩新材料产业孵化园,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园区内已成功孵化钛合金、硅橡胶、碳陶、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等多个面向军工和新能源方向的新材料项目,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其中,郑州炬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投产500吨/年的硅基负极材料中试线,完成杉杉资本融资;河南西凌铂睿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60万平方米纳米复合板隔热片中试线。企业还发起设立2支基金,总规模达7000万元,带动投资2.5亿元,而且正筹建第3支“巩义市新材料孵化基金”,引导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在专注技术和产业深耕的同时,泛锐熠辉也在谋求资本市场的突破。“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我们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聚集更多高端资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姚栋嘉表示。

泛锐熠辉的崛起,是巩义乃至中原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口,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走出一条由实验室到世界舞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 谢庆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