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年前的“超级城市”是什么样子?作为商王朝早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王都,郑州商城不仅有布局精密的“工业园区”和超长地下水系,还有着中国历代都城宫殿营造的“鼻祖级设计”。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商都沙龙”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如约举办。河南大学张玲教授携带考古现场的热乎发现,重现青铜斫凿的火花和匠人筑城的夯声,与沙龙成员共同激活这座早商都邑的千年脉搏。

沙龙现场,从首排沙发到过道间隙,皆被参与者们的热情填满。孩童们好奇商人的智慧究竟如何创造、又创造出了怎样的“超级城市”,一个个的带着求知的眼神期待沙龙开始。虽有别于电影《封神》中金碧辉煌的艺术化展示,但考古发现依旧证明了商王朝早期高超的建筑工艺。由“宫城—内城—外郭城”组成的郑州商城三重城垣工程浩大,规模与技术在当时堪称世界领先水平。外郭城内的工业园区,按一定布局建立起铸铜、制骨、制陶等各类手工业作坊,用高精尖工艺生产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斧、锛、凿。此外,内城有蓄水池保障城市供水,还有纵横交错的陶制管道实现水源高效分配。领先的城市布局、精湛的建筑技艺、先进的水利系统,共同造就了郑州商城这一世界级城市规划的典范。“看来中国人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基建狂魔’了。”一位沙龙成员脱口而出,引发的一阵欢笑与透过玻璃幕墙散落众人一身的暖光交织成趣。

随着巍巍亳都的宏大轮廓在沙龙成员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张玲又将众人的目光聚焦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背后的工艺密码。“这件在郑州出土的珍贵文物,采用了微米级精度的玉石镶嵌技术,证明商代工匠已掌握堪比现代精密仪器的加工能力。”人们纷纷不自觉的向前探身,捕捉商朝工匠的巅峰技术,“原来这就是商朝的‘黑科技’!”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张玲还在沙龙中首次披露了郑州商城外围新发现的水门遗址与人工运河系统:“这些水利设施不仅用于防洪运输,更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证明郑州在商代已是‘以水定都’的典范。”

如今,早商匠人们的千锤百炼凝结成展厅里青铜器的流转幽光,转化为城墙守护着这座曾被黄土掩埋的“超级城市”。本期“商都沙龙”用不断涌现的考古实证和生动丰富的知识分享,让青少年们在商都的城墙下、遗址上的博物馆里,饱蘸知识和信仰的墨汁,书写出千年老城的盎然新篇。

(正观新闻记者)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