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商王朝的疆域版图如同心圆一般,向外层层扩展,在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圈出早期国家的治理智慧。
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殷墟等商王朝为核心的王畿区,不仅是商王“祀与戎”的权力中枢,更是掌控四方铜矿、垄断青铜铸造的战略枢纽,青铜礼器的威严与甲骨占卜的神性,如同无形的经纬线,将王畿塑造成经济、军事与信仰的聚合体。
以王邑为中心的“王畿区”是如何形成的?商王朝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正域彼四方”的?
4月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宋镇豪做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讲坛”, 以考古发现为基石,结合甲骨文、传世文献等资料,带领大家领略商王朝从宫城宗庙到四土边疆的政治地理密码。
活动结束后,围绕“商朝的政治地理架构”这一主题,宋镇豪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专访。同时,宋镇豪就郑州商城的地位与价值、郑州如何建设“商都文化区”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王畿-四土-四至”:商王朝基本政治地理架构
记者:宋教授,您在讲座中提到,商王朝政治地理架构基本表现为三个层次,能否简单阐述一下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在商王朝的国家治理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宋镇豪:商王朝时期没有疆界,只有控制的范围,从商王控制的范围、力量的大小等方面可以体现三个层次,即王畿、“四土”或 “四方”、“四至”。
第一个层次是以王都为中心的一个地区,用后世的文献来讲,这个地区也叫做王畿区,其中心就是商朝都城。在王畿区的周边,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四土”,即东土、南土、西土、北土,有的也称为四方,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这个范围是王朝力量可控的政治疆域的范围。而在“四土”政治疆域的外面,叫做“四至”,也叫“周边地区”,这些地方与商王朝的关系要更远一点,商王朝能否控制它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因此“王畿-四土-四至”,就构成了商王朝基本的政治地理架构。
记者:商王朝时期已有“体国经野”的政治疆域经营意识,这种意识对后世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宋镇豪:影响很大。“体国经野”这个词出自《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我们从商王朝基本的政治疆域架构可以推出当时的政治架构,也就是“体国经野”,四方诸侯方国的人来商邑朝贡开始成为常态。
国土、人口、政治就是当时治理方案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体现在政治疆域中即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在这个范围的各个领地,商王会直接派官吏管理;外服即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及部落区域,由诸侯、伯爵等管理。商王会保持其原有社会结构,并给予法理上的认可,而这些地区则会向商王朝贡。
当然,这种朝贡的关系并不属于经济掠夺,关于朝贡,商王往往会反馈更多、更丰厚的回礼。这实际上体现了商王对地方的拉拢,在朝贡之外,为了加强彼此的政治联系,双方还经常进行政治通婚。
多重证据法:交叉印证探寻历史奥秘
记者:本次讲座您结合考古发现、甲骨文和传世文献等资料来解读商王朝的政治地理密码。在实际研究中,如何协调不同来源资料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些资料相互印证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发现?
宋镇豪:多重证据法,就是“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考古中国,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有文献,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记载,离开文献谈考古是讲不通的。
比如说“大禹治水”的传说,如何证明“大禹治水”是真的呢?在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学家曾挖掘出一个两千多平米的大型祭坛,上面有几十个柱坑。作为龙山文化类型的遗址,众多的灰坑呈现来自周边不同地区文化的器物,说明这些柱坑应是当时来会诸侯插旗的遗存。这就对应了《左传》中提到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考古是挖不出来大禹的,但是你通过各种迹象可以和文学记载对应起来,那这个活生生的人就出来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郑州商城: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的商王朝大都会
记者:郑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的重要都邑之一,它在商王朝的政治地理架构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宋镇豪:郑州在当时应该是开国之地,是一个大都会。在当时来说,郑州商城总面积达1300万平米,同时,商城的人口应该也在十几万左右。这么多人口聚集在这样一个地方,这必然是在王朝兴旺的时候才有的盛状。
我认为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偃师商城的建立时间要早一些,在建国之时,建立偃师商城,主要是为了展现商王朝的威慑力,但就地理情况来说,偃师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而郑州地处中原,商王以郑州为都,不仅方便扩张领土,也扩大了商王的政治控制范围。
记者: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有哪些重要价值呢?
宋镇豪:郑州商城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它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在世界范围都有着影响力。就文化价值来讲,郑州商城有青铜礼器、有文字,即甲骨文,还有很多大型重器。
截至目前,郑州商城一共出土了包括杜岭方鼎在内的3批8尊青铜大方鼎,这些方鼎被称为“国之重器”,可见郑州商城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记者: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中,您还原了商代都邑生活场景。今天郑州在建设 “商都文化区”时,应如何实现文明基因的活化传承?
宋镇豪:活化传承首先应该理解,必须在文化理解、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敬畏意识,先学习它、理解它,然后再为现代社会服务。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首先要有敬畏之心。带着敬畏之心去研究,才能把尘封在历史中的奥秘找出来。
(图片由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提供)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