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海内外皆负盛名的作家,二月河的作品影响了无数读者和写作者。4月23日,河南文艺出版社、郑州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二月河文存》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郑州大学文学院举行。著名出版家、《二月河文存》编者周百义,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飞雁,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评论家单占生、刘海燕,二月河亲属凌皆兵,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赵瑜, 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简东及河南文艺出版社有关负责人等出版界、文学界、学术界十余名嘉宾齐聚,围绕《二月河文存》展开深度研讨。研讨会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教授主持。

尽绽二月河作品魅力

据了解,《二月河文存》是二月河除“落霞三部曲”外作品的一次集大成之作,全四册,共130余万字,包括作者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红楼梦》研究、电影剧本、读史随笔、散杂文、演讲稿、回忆录、自传、游记、创作谈、序与跋、散曲、碑志、书信等内容。除了曾经结集出版的内容外,有100余篇是首次结集,还有少量是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将作家的内心、性情和盘托出。

上午9:30,活动在循环播放的二月河主题PPT中拉开序幕。PPT以图文形式展现二月河从山西昔阳到河南南阳的人生轨迹以及《二月河文存》从资料征集到编辑出版的幕后故事。随后,在赠书仪式上,河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杨莉代表出版社向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捐赠3套《二月河文存》。

杨莉讲述了《二月河文存》的“诞生记”:2023年10月在武汉接洽周百义先生,拿到书稿;2024年年初,选题批复,开始启动出版流程;2024年1月在各大媒体发布二月河书信征集公告,收到亲友故交的大量资料。这套书于2024年被列为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她还特别提出周百义先生与二月河几十年来的交情,彼此之间深厚的理解与信任,他是主编这套书的最佳人选。这套书也体现了周百义的编选匠心:“周老师将二月河的作品按内容分类,如‘师友情’‘南阳风’‘底层世相’,同一主题的文章按发表时间排序,方便读者觉察作家心态的变化。”

“周百义先生曾出版过‘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等经典文丛,出版过《狼图腾》等在时代留下印记的畅销书,是湖北省大型出版文化工程‘荆楚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的编辑部主任。他本人也创作小说、散文作品,每遇到自己心仪的作品,他也下手写评论。在文艺作品的阅读领域,他无疑是功底深厚的专业读者;在文艺作品的编纂方面,他无疑是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杨莉表示,二月河先生的作品如同洪钟大吕,读起来激人奋进、酣畅淋漓。他本身才华横溢,天资充沛,写起小说来,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写起散文来,通透质朴,发于所当发、止于所当止,“这部《二月河文存》体现了二月河创作的总体成就,读其文,则其人可知。作品一百三十多万字,但读起来丝毫不累,竟篇也只觉意犹未尽。”

重新定义认识二月河

周百义表示,之所以要编这套书,第一是把二月河的作品完整地奉献给读者,第二是为了“正本清源”,避免读者买到打着二月河旗号的伪作。

“我编写这本书的时候,买了很多二月河的作品,我后来考证有的肯定不是二月河写的。二月河去世了以后,有人蹭热点,或者产生误解,所以,我想着编写一部真正的作品,让大家知道哪些是二月河的作品、哪些不是,让大家阅读、研究有一个权威的资料。”

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以“惊讶”概括对本书的感受:“惊讶于这套丛书的价值。”他说,不要把二月河仅仅理解为历史小说作家,他还有大量的现代创作。《二月河文存》里的《白云苍狗》写当代军旅故事,班长牺牲后众人的复杂心态,展现出他对人性的通透理解。这种不写官场黑幕,只写人性必然的智慧,正是他超越一般历史小说家的地方。他特别指出,二月河的历史眼光具有穿透性:“二月河在看历史、现实的时候,时常有向死而生的目光,从来不停留在表面,而是看到长远,在一个必然悲观的结局里面,看到了其下的生机。这使他的小说有一种历史哲学、生命哲学的高度。”

在刘海燕看来,努力+才气+运气,成就了二月河:“《二月河文存》的出版,是抢救性的出版。他是用整个生命在写作,整个生命都投入进去了。”她认为,《二月河文存》收录的信件与作品,展现了二月河的天赋、智慧与创作理念:“二月河先生非常有天赋,我读文章的时候,觉得他太聪明了,通透、幽默、智慧。而且他的创作有一种大野心,要不然写不了帝王将相的生活,而他的日常生活又特别地有平常心,身份分离得特别好。《二月河文存》中的散文作品,有很多写到日常的场景,很能体现他的平常心。”

读懂二月河令人受益

座谈会中,与会嘉宾回忆起自己阅读二月河作品的感受与收获。

“每次说起来二月河和二月河的作品,脑海里面的画面就是在郑大读书的时候,晚上学校都熄灯了,还站在走廊上看二月河的书。后来我跟河南的很多网络作家聊天的时候,很多人都给我表达过他们受二月河的影响特别深。”南飞雁表示,自己研读二月河的小说后,让他树立了“小说一定要好看”的观点,“我跟他素未谋面,但我一直把二月河当作老师。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二月河先生对我的教诲。了解二月河,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作家,而是要从二月河先生的作品里面,掌握、看到二月河怎么样成为的二月河,这样才是对我们后学者、晚辈、有志于写作年轻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编辑《二月河文存》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二月河先生的热心肠软心肠。”《二月河文存》的责编张娟谈到书籍的编辑过程充满深情:“我是南阳人。如同《二月河文存》里收录的有些作品说的那样,我从小就在二月河先生的传说里长大。编辑《二月河文存》的过程中,我读出了二月河先生的无私、大爱,二月河先生的作品整体是淋漓尽致的正气浩然,他不计小节,不陷小情小爱,他计较的都是大端: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史书经验……出版这套书,我实在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喜欢二月河,到认同网络上的批评,再到现在觉得对他有误解,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散文选刊》副主编赵瑜则讲述了对二月河的认知转变。他说,二月河本人对历史有非常完整的价值判断,他不是个人视野很狭窄的歌颂帝王将相的作者,他清楚历史怎么发展,但是他要呈现更好看的故事。他知道中国的历史的读者,精英、知识分子的判断是不同的。“二月河的创作是被市场接受的,更市民化,更评书化,所以,改编成电视剧为海内外的华人接受,这是他聪明的地方。”赵瑜还提到,很喜欢他书里的这样一句话:拿起笔,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夹起尾巴做人。这句话特别有大智慧。

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