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已经证实,撸猫能让人分泌多巴胺,从而身心愉悦。
而古人在撸猫这件事上,可一点没输给现代人。
在不少博物馆的文物里,古人都悄悄留下了各类撸猫现场,可见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享受着“喵喵喵”的快乐。
吃饭也要有猫猫
在汉代,人们对猫就已经爱得深沉。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30件带有狸猫纹的“君幸食”漆食盘,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狸猫纹样。
据考古资料显示,当时人们吃饭的时候席地而坐,餐盘放在矮几上。由于距离地面很近,容易招来老鼠。于是,猫作为捕鼠能手就闪亮登场。被绘制在餐盘里,是古人希望能驱走老鼠。
细看这些盘中绘制的100多只猫猫,或一脸庄严,或表情呆萌,或栖息,或凝神……百余只猫猫神态身姿各异,十分生动,可见绘制的人对猫有着充分的观察。
另外,盘中还有“君幸食”的字样,意思约等于“吃开心”。网友们笑称:“这么多只猫就在眼前,很难不开心啊!”
猫猫相伴好读书
五代周文矩所作的《仕女图》,透露了当时撸猫人的生活日常。画中,一位优雅的女子坐在树下,手捧书卷,树梢小鸟轻唱,花间彩蝶飞舞,环境非常舒适。
在她的脚边,静卧着一只胖乎乎的猫咪,猫周身白色,脑门和尾巴则是黑色,十分漂亮。虽然陪着主人读书,但它显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从它灵动的表情中看,它认真地盯着草丛,也许是发现了一只小虫,正准备伺机而动。
五代《仕女图》
古代逗猫棒登场
在宋代,撸猫成为一种居家生活的潮流。诗词界的“大V”陆游,就写下了不少关于猫的诗,比如“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画家们自然不甘示弱,在北宋苏汉臣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冬日婴戏图》中,古人的逗猫工具也隆重登场。
在画面中,有一对小姐弟和一只小猫。小姐姐手里拿着一个小棍,棍上有一面彩旗;弟弟的手中则牵着一根线绳,上面系着孔雀羽毛,他们正在用它逗弄着小猫。
有位网友评价道:“这可太真实了!跟我拿逗猫杆陪我家猫咪玩耍的时候一模一样。”
北宋《冬日婴戏图》
宋代佚名的《戏猫图》,则描绘了多猫家庭的场景——桌子边、椅子上、花草丛中,多只猫咪正在尽情打闹,它们或者你抓我一下、我挠你一下,或者一边躲藏一边看热闹,好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些猫咪看起来十分放松,对打打闹闹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不介意,可见主人平时里对它们的宠溺。养过猫的人都懂,只要家里有了“猫主子”,家里的任何东西就都是它们的。什么,它们会把家具抓伤或弄坏?那又怎么样,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这么多肥壮的猫咪,更引来现代“猫奴”们的羡慕之情:“一口气养这么多猫,这得是什么家庭条件!”
宋《戏猫图》
有猫的快乐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有12幅,其中,这幅有猫的《捻珠观猫轴》最为网友津津乐道。画面上,一名女子在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手中捻着念珠,眼睛看着两只猫。
画中的两只猫一大一小,小猫亲昵地看着大猫,像个调皮的孩子;大猫用眼神斜瞟着小猫,眼神如同在说“严肃点”。
而这位坐着的女子,看着它们的一举一动,眼神温柔,嘴角含笑。网友们评价,这就是养猫的终极享受,“猫快乐,所以我快乐!”
清《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捻珠观猫轴》
(来源 极目新闻 记者 陈凌燕)
编辑:蔡胜文
统筹: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