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您想吃的菜,我们会选择表态最高的菜品,不定时上新。”近日,南京大学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在社交平台走红。留言板上,分别设有点菜区和回复区,学生可以在点菜区写上自己想吃的菜,食堂则会在回复区对学生留言进行回应。
比如,有学生写上“香芋排骨”“蒜泥空心菜”“辣椒炒肉”,食堂也在回应中安排得明明白白——“香芋排骨、蒜泥空心菜中晚餐小炒供应”“辣椒炒肉中餐1号窗口供应、晚餐5号窗口供应”。
据九派新闻报道,南京大学膳食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一般上午的留言会在下午回复完,留档后在第二天进行新一轮点菜留言。哪些菜能做、会在哪个窗口推出等内容都会在回复栏写明,对于做不了的家乡菜和特色菜食堂也会进行回应,并在寒暑假或其他休息时间安排厨师外出学习,以满足不同师生的口味。目前走红的留言板属于学校食堂的试点项目,接下来会在全校食堂推广设置。
如今,不少大学的学生都来自天南海北,口味和饮食偏好各不相同。如果不及时进行菜品更新,总是停留于食堂“老几样”,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味觉疲劳”,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餐饮需求。
“夏天想吃冰粉,绿豆汤解暑”“苏式生煎馒头(正宗版)”“朝鲜冷面”“擀面皮”……从留言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的需求很真实和接地气,有因时而食的愿望,也有想念家乡美食的情感流露。这些,都可以成为食堂改进餐饮供应的灵感和方向所在。
相较于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类似“许愿留言板”的形式更具即时性和互动感。学生想吃什么菜就随时“许愿”,食堂能供应的便尽量满足、及时上新,暂时无法满足的也会说明理由。一问一答之间,也增进了彼此理解和包容的空间。
近些年,一些大学的食堂在“看见”师生需求、增添舌尖美味方面有所创新。比如,华东理工大学食堂曾探索供应100多种夜宵,满足学生上完晚自习的夜宵需求,受到学子们追捧。而在几所名校学生争相“追鹅腿”的名场面之后,中国人民大学食堂也加紧研发,开售15元烤鹅腿,赢得学生夸赞。近来,还有一些高校食堂推出“减脂餐”窗口,满足学生的健身减脂需求。
正所谓众口难调,高校的食堂供应,或许难以一次性满足所有人的偏好。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开设留言板等互动窗口,让菜品更贴近师生的真实需要。像南京大学的食堂留言板,以“句句有回应”的态度,和“安排厨师外出学习”的姿势,让人感受到真诚和负责,让学生的胃被宠到、心被暖到。
不管是高校食堂开设“许愿池”、为丰富菜品而努力,还是看见学生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都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相信这些舌尖上的美味,未来也会构成青年“干饭人”们心中一份独特的校园记忆。
(原题为《南京大学点菜留言板走红,以学生为本就该“句句有回应”》 作者 任冠青 来源 红星新闻)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