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3日,由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承办,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协办的新网师第三届“构筑理想课堂”研讨会在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校区)举行。大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导向的理想课堂生态重构”为主题,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全国600余位教育局长、校长、一线教师共襄盛举,通过主旨报告、分学科研讨、校长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径。

盛会开幕:重构课堂生态

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副部长吕娟娟介绍,郑州高新区借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两个高端平台,秉持“优质、均衡、特色”三大理念,全力打造“高品质创新课堂”品牌,全力打造“高品质创新课堂”与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结合将迸发全新的火花。

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东强首先用三个心意表达对此次活动承办方和协办方表达由衷的敬意,接着,他提出“六维度三重境界”理想课堂模型以及“三支队伍”的建设,倡导构建包含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等维度的教学新范式。

新网师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佟化玮分享了苏州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强调从知识灌输转向师生共学共长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在探索理想课堂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学科融合:AI赋能教学实践

在分会场研讨环节,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焦点。小学语文专场展示AI动画辅助《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数学学科探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实践情境;英语教学则聚焦智能评测系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组别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数学智能解题系统、英语智能翻译应用等创新模式引发热议。地理学科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视化教学方案,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呈现。在校长论坛上,来自全国十省的校长代表分享了改革经验,冯志铭、史健、魏红彩、许春英、付彬、郭先红等教育界的管理者们从学校管理的宏观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引领教师重构理想课堂。

榜样力量:生命叙事点亮教育

活动伊始,科学大道第二小学学生进行了尤克里里的表演——《离别开出花》、古筝、合唱、舞蹈小提琴演奏——《小池》,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在特别设置的榜样教师分享环节,9位教师以闪电演讲形式展现教育智慧。师凤丽老师讲述乡村教育坚守故事,提出“行动为先”成长理念;李艳娥老师分享AI辅助教学获评“十佳”历程;康自权老师展示生命叙事促进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新教育研究院刘祥教授点评表示,教育叙事应聚焦真实成长,通过矛盾叙事引发教育共鸣。

成果落地:构建教育共同体

闭幕式上,首先进行了新网师线下学习中心授牌仪式,共有10个学校获此奖项。紧接着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第四届的承办方武乡县上电小学校长郭先红接过会旗大力挥舞着会旗,并充满激情地描述了第四届承办的蓝图和愿景。最后,科二小学的师生带领全体参会老师共同唱响《教育是一首诗》。

本次研讨会形成了三大共识,分别是人工智能应成为教学创新的赋能工具而非替代主体;核心素养培育需构建“做中学”实践体系;教育变革需要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新网师第三届“构筑理想课堂”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理想课堂生态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方宝岭 秦承瑶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