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郑州中学教师顾少强受到全网关注,这封信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10年后,顾少强接受《正观新闻》专访,完整回溯这段“出走人生”的轨迹:从教师、民宿主理人再到心理咨询师,她以不断跃动的生命轨迹证明自由的存在。

“走出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井底之蛙,但背着一口井,也要去看看世界。”

10年间,顾少强辗转多地,在敦煌、乌镇、重庆等地留下足迹,她曾住青旅、吃路边摊,用1万元启动资金开启旅途;也曾拒绝商业资助与流量裹挟,坚持“清醒地轴”;同样放弃年薪可观的旅游博主邀约,只因质疑对方“蹭热点”的态度。如今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身份投身线上直播,她用专业帮助更多家庭,坦言“中年妇女全情工作,反而更自由”。  

面对外界对其“创业失败”“负债离婚”等传言,顾少强坦然回应:“客栈还在开,婚没离,活得挺好”,并直言“网络拼凑的顾少强,与我无关。”

10年热议未休,外界的眼光与标签不断更迭,但顾少强的内核未变,她仍保持着那份随时跳转人生频道的果敢——10年前锁上民宿大门去都江堰看一场电影的任性,30年后,未必不是如出一辙。

“我必须每阶段找一件喜欢的事去折腾”

正观新闻:从辞职信到现在整整过去了10年,是什么吸引你不断出发?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否符合您最初的期待? 

顾少强:吸引我不断出发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未知与不确定性。

在古镇开客栈时,有一整天都没订单,傍晚的时候突发奇想:都江堰距离这儿就40分钟车程,我要去看电影!我们古镇当时是没有电影院的,这个念头一出来,我就决定立马关门去,结果出门路上就碰见要住店的客人,我说“今儿不营业”后就直接跑到了都江堰,看完电影后又去吃了一顿肯德基。

其实那天看的什么电影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好像也没有多精彩,但就是觉得很爽。人生仿佛是随时可以跳转的频道,未必一定玩得开心、收获很大才算有意义,去过一种新的不确定的生活,路上的雀跃心情、忽然而来的兴致,已经让人觉得足够快乐了。

我生活的每个当下几乎都是这样,处在符合我期待的状态,如果有哪一个当下让我不舒服,我一定会立刻做调整。

走出去以后,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井底之蛙,但背着一口井,也要去看看世界,然后我这只青蛙真的遇到了很多风景、很多有趣的人。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这么多年我走过这么多地方,不仅了解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还因为路上遇到的一些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得更加深入,从而产生内心的共鸣和关联,当再次提起比如敦煌、乌镇、南浔、杭州……对我来说就是第二故乡。

顾少强近照 受访者供图

正观新闻:从自身来说,出去看世界的行为对你的心理咨询工作有帮助吗?会不会因为看过更大的世界,而不断扩宽自己的包容性?

顾少强:一定会有。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得的是家族遗传的“不折腾就会死”病,连我8岁的女儿都是这样。

30多岁那会儿,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活的不一样。当年一起入职的同事,几年后都开始研究菜谱、下班回家做饭,我就老琢磨“今天下班干点啥好?”非得每个阶段找到一件喜欢的事去折腾。

那时我嗓子特别好,去了酒吧驻唱三个月,唱王菲的歌能有八成像,还在教师卡拉OK赛拿过第一。有一年实在找不到事情可做,我的精神世界几近崩塌,于是开始资助希望工程,当时我一个月工资3000元,一下子拿出来几万块虽然力不从心,但至少可以每个月拿出1000 元,资助一个孩子完成小学学业,这是我当时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

因为每个月只能选择一个孩子,我就会寻找家庭非常困难但孩子品学兼优的对象去资助。那时还收到过回信,有孩子写,“亲爱的顾叔叔,我因为什么原因这一次英语考了 84 分,让你失望了吗?”

我一定要在每个阶段都找一件让自己心里有支撑的事情。这么些年下来,别人省钱攒钱买房买车,我是“学期攒钱假期花光”。鲁豫节目算过我工作11年该存11万,可我就是这个学期攒的钱,到期末找个地儿去玩,等花光了下学期再挣,从来没有存钱的概念。

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买房,我也不觉得房本上写着我的名字,就会让我的人生有什么不同。租的房子和买的房子,给我对于家的感受是一样的。

“辞职不是我生命中最牛的事”

正观新闻:你的辞职是“不得不辞职”吗?性格中的好奇心已经超过了你对稳定生活的需求?

顾少强:我觉得是对生活的不满足驱使我必须出去,但它不是一种不得不,而是顺其自然。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自然更伟大的道理,你站在时间节点的岔路口,你自然就会选择。

正观新闻:10年前辞职信引发全网共鸣时,你是否预料到这会成为一场持续的社会讨论?

顾少强:我从来没想过我会火。很多人疑惑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新闻事件吗?我说不是,可能你精心谋划也未必能达到这种程度。

辞职那天,我是中午11点钟发的朋友圈,和同事吃个告别饭,就准备回家先睡个懒觉,再起来收拾行李。

结果到下午1点,北上广深各大媒体的电话就开始打过来了,新闻嗅觉灵敏的朋友们都来了。

我问“你咋知道呢”,他们就回“别管我咋知道,这事是不是你干的?”我就乐了,我说“你也可以干哈”就挂了电话。

因为在我的生命当中,比这牛的事多了,辞职这件事都排不到前五,甚至排不到前十。我的家人、以及熟悉我的人都觉得,这事大家有什么可惊讶的?事实上我惊讶于你们的惊讶,后来我要出去,去机场身份证一拿出来当场就被各大媒体抓住,因为这个名字很独特,那时候距离辞职信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他们还在找我,到现在10年了,还在找。

“你缺什么,就会以为别人在炫耀什么”

正观新闻:如今再看这句话,是否觉得它被过度解读或浪漫化?

顾少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就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投射。

就像你看某些人的朋友圈,你觉得对方在炫耀爱情、炫耀财富,其实不是因为对方在炫耀。很多人说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并不是,是你缺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

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包括进我直播间进来都说“哇!你做了我们想做不敢做的事情,说我们想说不敢说的话。”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女性做出来的一个普通选择而已。

很多人觉得我好像辞职时把办公桌的书一摔,站起来说,“老娘不干了!再也不要受这个苦了!”还有很多人揣测说,“你是不是小学科,在学校里面不受重视,挣得也少,也没有话语权,还要天天带群孩子,所以你走。”

不是这样的,尽管这个选择肯定有那种“我要去看世界,我要周游世界”这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那一刻其实我很平静,我把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拉到了办公室,给4个朋友说,“你们挑吧,能拿多少就拿多少,然后一个人凑 200块钱,给我凑张700的机票。”

写辞职申请时,我想写什么呢?以我的个性去写什么敬爱的领导,感谢你多年的培养,我干不出来。那一刻我忽然间想到了余秋雨老师很多年前的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写道,两只蚂蚁擦肩而过之后,都停下来了,他们两个忽然间说,世界这么大,如此浩瀚,两个如此渺小的身躯竟然有一次擦肩而过,而我们连对方的触角都没有碰触一下。

那是我18岁时读到的书,最后有几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来世间一趟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在写辞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本书,我想有生之年就算自己能够活到 90 岁,那此刻35岁也不算年轻了,我的时间是有限的,那我想以有限的时间,力所能及地去行走。

“我有时间、我有钱,我就往前走”

正观新闻:辞职后你的经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顾少强:真正出走那一刻,我在内心给自己说的一句话是:我有时间、我有钱,我就往前走。

因为我辞职时身上只有11000元,注定走不长,可能几个月就花光了,即使我住8人间的青年旅舍,一个床位一天也要35块钱,当时想着钱花光了就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力所能及干点什么,挣些钱,再继续往下一站走。

但是我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困顿于某一个地方走不了,我觉得自己情商还挺在线的,而且会的也不少,虽然没有特别地擅长,但是每一个短板都不太短,我一直相信自给自足没有问题。

我曾经在重庆接到过一通电话,是一群特别有情怀、骑摩托车、装着双卡录音机的人,说有赞助人授权他们,想无偿资助我去旅行,不需要透露行程,也不需要给发票,只需要告诉他们三个字,没钱了,银行卡里面会涨起来一串数字。

我说不用了,我那会儿正想去重庆磁器口一家鸡杂店,再不去没有位置了,太好吃了,40块钱一锅,我能就着吃三碗米饭。

他们听到我拒绝就马上话锋一转:“那你能告诉我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吗?这种好事你都不要,为什么?”

但我妈就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我姐也是普通人,我们家没有什么非富即贵的人,我说:“我辞职时身上只有11000元,你觉得我在跟你开玩笑吗?”他啪就把电话挂了,正好我去吃鸡杂。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资助。包括那时候找我代言的,让我当旅游博主的,其实旅游博主这个职业我是真动心了,因为我当老师的时候给他们发过Email,投过简历,但没有收到回复。

他们没有搭理我,但我一辞职他们来找我了。我当时正在重庆,他们甚至连视频都没开,只是打电话聊了一会,就说:“行,我们给你多少年薪?你去拍外景。”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可以了,首先这个事我喜欢,其次我也能干,我就跟我妈打电话,我妈说:“你想干就去,你自己决定,我也不管你。”我妈从来不干涉我任何的决定。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想通了告诉对方说我不干。他说:“为什么?这个年薪很可观,又能吃喝玩乐,就是你喜欢的生活。”

我回答说:“第一,我之前投简历的时候,你们没有要我,现在这10个字的辞职信火了,你们才找我,面试我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开视频,考核一下我的沟通能力和外形之类的,这些做法说明你们只是在蹭这个新闻的热点。第二,我虽然有很多优点,比如善于沟通,能出外景,但我不是新闻旅游等专业出身,因为流量就让很多科班出身的人排在我后面,这不太合适。”

所以我当时就拒绝了他们,任何时刻我都是一个挺轴的人。我对自己有清晰认知和定位,该做的事情我肯定会做,但我有原则和底线,不合适的事情我一定是不会去触碰的。

“客栈在开,婚也没离,更没有负债60万”

正观新闻:网络上关于你“创业失败、负债60万、离婚”等传言,你是否愿意回应? 

顾少强:我在网上基本没有自证过。网上有人说我女儿是2015年12月9日出生的,实际我女儿是2016年12月9日出生的,日期没错但年份不对,然后就有人说,“哦我知道了,她当年是因为在云南一夜情,奉子成婚,没办法了必须得辞职,远离家乡去开客栈。”

我朋友看到后特别生气,说“顾少强你去起诉造谣的人,这是毁你清誉。”我说哪一年生孩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站出来自证清白?他们怎么说,我不在乎。 

包括前一段时间有人在直播间说我的客栈倒闭了,亏损了,还有人说我在直播间晒自己的余额只有三块二,并且在评论说,“我们一起齐心协力为顾老师募捐,帮顾老师过渡难关。”这些谣言我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只能说,客栈还没关,还在开,想住的可以去。婚也没离,如果有什么改变的话,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更没有负债60万,目前还行,活得还挺好的。

网上关于顾少强破产负债的信息

正观新闻:网络上的高知名度往往同时带来两种极端的评价,你的心态是否会受到影响?

顾少强:不会受到影响。我有时候会看一看评论,但我更好奇他们怎么会把我想得这么坏,很多人一直试图验证,“这10年你后悔了,你又回到原点了,你看你离家出走了怎么样?经历了很多还是回来了。”

他们对我的这种揣测,其实就像之前讲的,是一种投射。如果认为我过得很惨能让他们觉得舒服一点的话,也算得上是一种心理疗愈。

我不想辩解,也不在乎这些想法。他们都没见过我,通过网络编造的只言片语来拼凑一个顾少强,不管怎么看都是有误差的、以讹传讹的。

只有我自己清楚的知道,这10年我过得快不快乐、开不开心、有没有收获,这些我自己清楚就行了。

可能也有人觉得我应该站出来对那些人说“你那样想不对,我可没那么惨”,但这没有意义,还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挺懒的,也不会进入自证陷阱。

“一个中年妇女,更要天天活得精神”

正观新闻:能否谈谈你目前的工作?

顾少强:我现在从事的还是这些年一直在做的职业——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只是形式上有变化,从传统每周一次的线下个案咨询,转移到了现在的线上直播间。

我所在的公司迈穗魔方,里面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大家坚定地专注于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每个人都在不同流派中各有所长,也能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

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说,“顾老师,你早上5点多钟来了,怎么晚上八九点还没走?”“为什么你能够这么开心?”

一个中年妇女,天天活得精神、全情投入到工作、不断获得新知,这确实会让我非常开心,直播的工作形式我也很喜欢,原本你每次只能帮1个人做心理咨询,但直播间哪怕只讲比如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破冰、这些最简单、初级的东西,就能对很多家长产生帮助,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我不是被发配,我为什么不能回郑州?”

正观新闻:多角色的转变,有没有让你对自由概念的认知发生变化?

顾少强:当然有。我辞职那天,抱着讲义在学校的一棵树下站了好久。四月份草长莺飞的春天,下午四点钟斑驳的光影投在我的脸上,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从此之后我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想爱谁爱谁。那一刻,好像只有物理上的行走才能够让你感到更加自由。

但后来的10年间我慢慢发现,这种自由更深处是灵魂的自由:你不会被任何的琐事困顿,不会被任何的人牵绊,也不会为任何的差评沮丧。

所以很多人说“哎呀,你怎么又回到郑州了。”但当灵魂自由的时候,在哪里、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生活都能让自己惬意舒适。而且我又不是被发配出去的,我的妈妈和姐姐都在郑州,我为什么不能回郑州呢?

物理上所谓的回到原点,心灵上却已经转了很大的一圈。回到郑州也并不是终点,我依然还会像发射卫星一样,不断地往外发散,只要有钱、有闲、有时间、有心情,我依然还会带着我的家人,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去行走,旅行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不想成为网红,我是被网红的”

正观新闻:你的故事被写入教材、成为社会议题,这种公共性是否让你感到责任?你希望以什么身份被记住? 

顾少强:没有。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是个公众人物,也不希望被记住,我不想成为网红,我是被网红的。

我现在出去吃饭,该抹零还得抹零,买菜也要讲价,我一直就是普通人,没有任何改变,衣服也都是各种折扣平台和来自姐姐的馈赠。我一直在控制饮食减肥也是因为要穿我姐的衣服,她比我轻20斤。

正观新闻:如今的生活重心是什么?你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吗?未来有哪些规划或者期待?

顾少强:工作是我目前的一个生活重心。我希望能提升直播技巧,争取用更短的时间把更复杂的心理学以及家庭教育知识讲给普罗大众听,让大家能够知道怎么去做。对于个案咨询则希望每单都能够有结果、有效果,能够帮助到一个个家庭。生活中希望照顾和陪伴好孩子和家人,同时把精力分配到爱好、业余生活、朋友和圈子当中去。

大的或者长期的规划没有。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许这一辈子极尽绚烂也就如此了,但也许等到七八十岁时,我依然会是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可能比现在还要精致,会活得很开心。


统筹:石闯
编辑:古晨茜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