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机器设备都调试成功了,现在想邀请镇政府对我们厂房进行安全‘体检’一下,争取早日投入生产。”4月1日上午,登封市大冶镇卓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郑好拍”向当地政府反映了公司的需求。下午2时,该镇川口村二级网格长杨根杰就和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企业,实地解决他们的诉求。
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支持服务本地企业高质量发展?登封市畅通惠企政策下达和企业诉求上达渠道,通过“码”上诉求、为民日志、扫码入企等三项“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成为登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吉祥三宝”。
“码”上诉求 “三级网格”织密服务网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的登封市大冶镇,近年来着力健全“镇—村—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900余名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下网格、解问题。并探索建立了“企业专属网格”,将规上企业纳入骨干网格,小微企业纳入小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大冶镇周山村,“网格管理+数智赋能”模式让非遗“周氏米醋”实现年产值超千万元。“网格员每周都会来了解生产情况,帮我们对接电商平台、解决经营难题等。我们扫码‘郑好拍’反映了13项问题与困难,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里的网格员们都能第一时间主动与我联系了解详情,相关问题都在3个工作日内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周氏米醋技艺传承人周战伟说。周山村“梦里老家”研学基地在镇政府的帮扶下,年接待研学团队提升到50余批次,带动镇域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增收200余万元。大冶镇城运中心主任张战宇介绍,镇政府通过企业“码”上诉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127件,推动12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为民日志 “双线融合”架起政企连心桥
如果说网格化管理服务助力了企业的稳步发展,那么《为民日志》则成为大冶镇政府心系企业、倾听心声、了解企忧的有效载体。
登封市大冶镇创新推行《为民日志》服务群众制度,把线上网格事件上报、随手记与线下《为民日志》相结合,各级网格长(员)走访排查,将群众的话、群众的事记在《为民日志》本上,将难办的事上传到网格平台上,将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平台随手记上,把每件事都落到实处。“现在政策推送更及时了,上周通过政企连心群了解到的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帮我们节省成本10万余元。”华润电力登封公司负责人点赞。大冶镇实施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沟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50余个,完成华润电力“西热东送”项目、普惠小微企业、农户授信贷款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镇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85%。
“带着感情、带着政策进企业,察企民情、帮企困、解企忧,为民日志随时可以拿出来记录企业诉求,如今这本小小的为民日志,不但是镇机关干部为企业服务的承诺书,更是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连心桥。”大冶镇政府负责人说。
扫码入企 “双码护航”企业“阳光运行”
善营商,方能“赢商”。登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智慧监管模式。在全市259家规上企业张贴“助企码”与“护企码”,全市316名网格长分包533家企业,6名网格长聘任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通过“线上+线下”解决企业各类诉求。
“各部门无论是入企开展执法检查、走访调研,还是进行指导帮扶、政策宣传等工作,都须由‘扫码入企’程序进行备案,整个流程数据实时上传,全程留痕、闭环管理,让每一次涉企行为都清晰可查、有迹可循。”登封市城运中心负责人介绍,系统后台依托大数据与智能算法,对诸如超时滞留、短期内重复检查等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对入企服务时长与质量等多维度表现进行评价,以智能化手段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登封市已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与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深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地、人、财”等关键要素精准供给机制、提升营商服务铁军队伍素能等,推动市域营商环境优化由“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宋跃伟 杨宇航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张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