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七区铭功路街道二道街社区,0.48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9个居民楼院,其中13个是无主管老旧楼院,管理缺位、基础设施老化、流动人口占比高等问题曾让基层治理困难重重。近年来,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以提升网格长“脚力、眼力、脑力”为核心,探索出一套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让“失管”楼院焕发新生。
“脚力”丈量民情:走访中发现真问题
“问题不等人,必须用脚底板‘扫楼’。”这是社区所有三级网格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实地走访,走进每一户居民家中,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诉求,发现治理中的问题。
二道街230号院是社区内的一栋老旧楼院。由于临近铁路拆迁,原有的院墙被拆除,院内的照明设施缺失,电动车充电的地方也没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三级网格长刘龙每周都要至少走访一遍责任区域,每次走访时,他都仔细记录下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将这些问题整理归档,并通过正式渠道反映上级部门。在之后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刘龙积极协调施工方,结合居民的意见,不仅重建了院墙,还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充电车棚,并且新增了路灯和照明设备,消除了小区的安全隐患。改造完成后,居民们纷纷表示,改造后的院落让他们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幸福感显著提升。
“眼力”敏锐洞察:识别深层次隐患
除“脚力”之外,网格长的“眼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主管楼院的治理问题往往隐蔽且复杂,网格长们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潜在的隐患并及时处理。
前不久,三级网格长刘宁宁在巡查时发现,解放路93号院东侧的一座危房墙体出现了严重的外凸,部分屋顶甚至掉落砖块,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刘宁宁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二级网格长,并和其他网格长一道对危房周围进行警戒,张贴了危险警告标志。当天,街道立即组织紧急会议,安排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展开拆除工作。不到24小时,危房被彻底拆除,拆除完毕的建筑垃圾也被及时运走,居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无主管楼院的隐患往往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比如楼梯间杂物堆积、电线私拉乱接、老旧电线设施等,很多人常常忽视这些问题。”社区负责人穆林表示,“网格长们必须具备洞察力,发现问题不只是看表面,还要了解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
“脑力”借势借力:整合资源破解难题
面对无主管老旧楼院的复杂治理难题,网格长们必须运用“脑力”来整合资源,借势借力,创新思路。在社区治理中,网格长们不仅要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还要调动社会力量和居民的参与,共同推动治理的顺利进行。
二道街社区的256号院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居民构成,流动人口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电动车失窃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小区居民。面对这些问题,网格长焦水淼迅速召集小区的热心居民、党员代表以及楼栋长,组成了小区自治小组。通过微信群、电话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制定了适合小区的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及运行机制。
自治小组通过组织居民开展环境整治、安装监控摄像头和智能门禁系统,解决了院内车辆乱停放、电动车丢失等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车辆有序停放,电动车失窃现象基本绝迹,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网格长们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了线上社区交流平台,打破了信息壁垒。通过微信群、社区APP等平台,居民可以随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网格长也可以及时发布通知,反馈问题的处理进展,提高了治理效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杜琨 文/图
编辑:李佳露
统筹: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