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京报报道,3月26日,四川平昌县,有家长反映某小学有学生对入校学生搜身检查。据家长反映,身着马甲的学生每日在校门口对入校生进行搜身检查,主要针对零食携带,该做法“已经有很久了”。校方工作人员否认系校方安排,称可能是学生自发行为,旨在防范刀具入校。平昌县教育科技局表示已启动调查。
学生自发对入校生进行搜身,和学校没关系?这也太匪夷所思了。试问,没有学校的允许,哪个学生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搜别人身?学校否认了系校方安排,就是说没有相关规定。那么学生专门穿着马甲,长期在校门口对其他同学进行搜身,是不是一种校园欺凌?学生不配合会怎样?学校为何不及时制止?恐怕没有任何借口,能让学校撇清责任。
搜身明显不妥,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损人格尊严,又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学校有保障学生安全的权利,但不等于可以随意采取措施。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不足。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做到知法守法,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不是,一边纵容学生搜身,一边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闹剧背后,是赤裸裸的不负责任。
纵容学生搜身,能够降低学校安全管理的成本和难度,这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和缺乏边界感的行为方式,显然不是教育理想的模样。让学生对学生搜身,更是权利观教育的一次负面示范。
防范刀具入校,校方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例如设安检门、行李安检机,或者与派出所协作,请公安民警协助检查等,切实保障学生安全。靠搜身来解决安全问题,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幼稚,也太荒唐。
现实中,种种打着“安全”旗号的奇葩校规屡屡引发舆论诟病。2024年10月,云南昭通正道高级中学在学生返校时对其进行搜身的新闻引发关注,校方解释也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可是,学校以安全之名行搜身之实,究竟是保障还是侵犯?学生是因刀具危险而不敢碰,还是因为怕被查而不敢带?
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尽快调查,纠偏纠错,抚慰受伤的心灵。建议该校工作人员认真反思,说话前最好先想清楚,把搜身说成是学生自发行为,这合理吗?有什么影响?自己又做了什么?三思而后言,考虑好后果再做,才能真正“一切为了孩子好”。(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