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票房持续飙升!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突破123.2亿元,超越《头脑特工队2》,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这部动画让无数人重新认识了哪吒、敖丙,也让无数人再次感受到中国动画的魅力。

回首百年,中国动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探索与变革的史诗。从早期的水墨动画到如今的3D巨制,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动画人的智慧与汗水。如果将国产动画的发展比作一场接力赛,孙悟空、喜羊羊、哪吒等经典动画角色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孙悟空,一棒敲出中国动画高峰

1926年,一部标志着中国动画诞生的短片——《大闹画室》完成,这部动画短片仅有12分钟,由万氏兄弟制作,讲述了一个淘气的纸人在画家的画室中捣乱的故事。此后万氏兄弟陆续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等,也吸引更多动画艺术家从事这一行业,中国动画由此从“画室”走向广阔的世界。

万籁鸣

1941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该片成片1小时20分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影片上映一个半月后因强烈的社会反响一度远赴海外,甚至影响了后来许多的日本动画从业者,其中就有日本的“漫画之父”——手冢治虫。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分为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

据资料记载,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50分钟的《大闹天宫》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耗时四年,原画数量高达15.4万张,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艺,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

有了《大闹天宫》的丰富经验,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上映,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同样取材于经典传统神话,《哪吒闹海》延续了《大闹天宫》的水墨画风,有着当时动画电影界的最高水准,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也是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在那个物质条件贫瘠的年代,动画艺术家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之路。然而,受制于当时社会情况,中国动画产业未能形成规模,与国际市场的差距逐渐拉大。此后,日美动画逐渐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动画年产量是我国的60倍,电视动画播出时长占比达89%。中国动画产业链断裂,人才青黄不接。

喜羊羊,“村”里出来的巨星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画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5年8月,国产原创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聪明勇敢的喜羊羊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男神级”角色。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喜羊羊能够红遍大江南北,火了十几年。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十部委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并由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这一时期,国产动画产量激增。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同比增长28%。

在拥有广泛影响力的IP之后,一些动画开始向电影发展。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生肖系列电影第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国内票房8621万元,此后虎年、兔年、龙年、蛇年连续四年,其生肖系列电影票房均过亿。

2012年,另一部国产动画《熊出没》播出,并于同年获中宣部第12届“五个一工程”动画片奖。2014年,《熊出没》的首部院线大电影于寒假上映,2017年首次进军春节档。近年来,基于经典IP和优质剧情,《熊出没》系列电影保持着稳定的票房,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

实际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系列动画代表了这一时期国产动画的发展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发展,但其低幼化的路线也制约了动画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动画人开始尝试突破年龄限制,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些努力虽然初步,但为国产动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魔童哪吒,“收你们来了

2015年,又一版孙悟空横空出世,中国动画迎来了技术革命的新时代。2015年7月10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该影片上映11天,总票房成功突破5亿元,成为中国第一部票房破5亿元的动画电影。最终,它以9.56亿元的票房佳绩,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大门。

此后,从《大鱼海棠》到《白蛇:缘起》,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姜子牙》《雄狮少年》,从《长安三万里》《深海》再到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高质量动漫作品相继问世,不仅代表着国产动画的长足进步,也彰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如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元的票房成绩,验证了中国动画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超百亿元票房让海内外看到中国动画的发展壮大。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特效和制作水平,更在于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现代化演绎。

有网友发现,在《哪吒之魔童闹海》谢幕时,一共出现了130多家国漫公司的名字,这些公司的背后,是中国动画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从《深海》的粒子水墨技术到《哪吒》系列的特效制作,国产动画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IP化开发和全年龄向叙事的探索,也为国产动画开辟了更广阔的商业化空间。 

从《大闹画室》到《哪吒2》,国产动画走过了一条从萌芽到辉煌、从低谷到复兴的百年征程。今天的国产动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学的精髓,还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期待未来,中国动画继续书写自己的答案,用最当代的技术,讲最东方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动画这条赛道上跑得更远。(正观新闻记者 许怡童)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