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哪吒》系列电影导演饺子在多个短视频平台被假冒,有仿冒账号利用饺子导演名气吸粉带货,引发关注,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有网友表示,某账号涨粉13万后以6万元卖出。2月17日,《哪吒2》片方工作人员回应称,微博认证的账号确属于饺子导演本人,在短视频平台上饺子导演id的账号均为假冒。(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言论被伪造、账号被假冒,饺子导演所历之烦恼,实则并非个例。白岩松、罗翔、靳东等公众人物都曾深受其扰,最终只能亲自辟谣。更有甚者,以此为契机带货牟利、贩卖账号,赚得盆满钵满。此举既淆乱公众视听,又侵损名人声誉,更涉诽谤欺诈之嫌。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从未停止过治理假冒仿冒账号。国家网信办早在2021年就发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等作出禁止性规定。
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治理规定,假冒账号依然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态势。不禁让人想问:治理假冒账号为何这么难?
一方面,仿冒名人账号,有利可图——成本低、获益高。利用公众人物头衔,随意发布一条短视频,便可引来众多流量,继而转化为实际利益。另一方面,部分平台监管滞后,治理态度也值得玩味。目前,相关平台虽设公众账号身份验证,但个人账号审核较为宽松。更甚者,个别平台作为利益相关体,对作品审核似有“闭目塞听”之态,于无形中沦为假冒账号欺诈公众的“共犯”。
不过,即便假冒者可获得一些实际利益,但其行为已经触及法律红线。未经许可使用导演本人照片作为头像,侵害了导演个人肖像权;未经授权使用、传播《哪吒2》电影片段、海报,侵犯了影视作品著作权;若用于谋取非法利益,可能还涉嫌诈骗等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假冒账号这一过程中,假冒者处处踩着法律红线,必然会受到相应处罚。
当然,若想根治“假冒账号”这一顽疾,仅依靠公众人物自己出面打假,不太现实。这还要求相关平台勇担重任,主动出击,升级技术识别,强化人工审核,从源头清除仿冒名人乱象。同时,针对恶意假冒、仿冒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曝光,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令不法之徒望而却步。清朗网络环境,容不得以假乱真,更容不得以假乱真后的默许与纵容。(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