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频频刷新纪录,成为全民话题。继此前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后,《哪吒2》目前以超过121亿元的累计票房成绩,位列全球票房榜第9名。

此外,截至发稿时,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哪吒2》暂列第二名。《哪吒2》今日内或可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从教育视角来看,《哪吒2》以神话外壳包裹的教育内核,直击家庭教育的痛点与突围之道。

哪吒从“魔丸”到英雄的蜕变,李靖夫妇的智慧教育,敖丙与申公豹的成长困境,共同构成了一部生动的教育启示录。

不贴标签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电影里的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从降世便被贴上“顽劣”“危险”的标签。他多动冲动,又敢作敢为,勇于承担后果,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但似乎和传统观念中的“好孩子”格格不入。

然而,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却没有将哪吒“标签化”,而是顺应哪吒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结合其天赋和能力,引导他成为守护者,并强化其正向行为模式。

这种“鼓励教育”,促使哪吒逐渐将“破坏力”转化为“保护力”。

敖丙,是东海龙王之子。一开始,东海龙王敖光一直希望儿子敖丙能继承龙族的家业,对他寄予厚望。他为敖丙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扫清障碍,只希望敖丙能按照他的期望去完成家族使命。

事与愿违,在《哪吒2》的结尾,这位老父亲终于醒悟,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看来,我的经验来自过往,未必适合你的路,你还需要有自己的选择。”

申公豹,出生于贫苦“妖村”,却坚持勤勉学习,不曾有一丝懈怠。

其父亲申正道人如其名,从小就严格要求儿子们,教他们自律向善,要走正道。面对仙界的压迫,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其不屈的形象也成为申公豹的榜样力量。

拥有“敢闯会创”的精神

可以创造新天地

电影中,当哪吒和敖丙吼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时,现场观众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哪吒2》通过申公豹与哪吒的双线叙事,探讨了身份、偏见与自我救赎的主题。

申公豹的“孤勇者”形象,不仅补全了前作的伏笔,更以现代视角重构了传统反派,使其成为当代观众情感投射的载体。

而哪吒与申公豹的命运交织,则不约而同揭示了其成功路径——以“敢闯会创”的精神冲破宿命,创造出一番新天地。

就像那些在创业道路上不断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但能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近,DeepSeek的爆火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深思。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进入了以科技为核心的战略竞争时代,人工智能已经为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带来了重塑性变革。

未来,在知识随处能学、随时可学的智能时代,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方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教育将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关注个体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的时代潮流涌动,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未来,社会需要更多“敢闯会创”的创新人才。只有不断涌现敢于大胆“吃螃蟹的人”,未来才会有更多原创性和引领性技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DeepSeek。

在尊重个性的教育面前

每个人都能书写自己的英雄叙事

从《哪吒1》到《哪吒2》,作为教育者,太乙真人随性自然,秉持着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李靖夫妇的形象塑造也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严父慈母形象,而是客观展现出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李靖开始理解儿子的叛逆,殷夫人也不一味溺爱。

东海龙王敖光最终学会放手,尊重敖丙的独立选择,亦是体现了“每个孩子都需独特的成长路径”,这种转变也映射出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

回顾《哪吒2》导演饺子的生涯,从医学生转行动画的历程未尝不是一种“逆天改命”。因为热爱,他弃医从艺,辞职回家创作动画短片,一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期间,他不怕坐“冷板凳”,几易其稿不知疲倦。其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慢慢转化为鼓励与支持。从他本人的经历来看,他未尝不是现实中的“哪吒”。

《哪吒2》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国漫崛起,更是一场教育哲学的胜利。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矫正与规训,而是唤醒与赋能。每个孩子都是未被破译的生命密码。

在摒弃偏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教育面前,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叙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统筹:王长善
编辑:孙露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