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餐饮市场的发展,一些网红餐厅排队火爆,这也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据“平安北京”消息,某餐厅自去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开设首店以来,凭借其独特风味,在社交平台爆火,成为首都美食界的新晋“网红”,吸引大量食客前来打卡。一些“黄牛号贩”从中嗅到“商机”,通过多人多次取号的方式,恶意囤积纸质号源,将排队号以高价倒卖给前来就餐的顾客。为了吃上一口美食,一些顾客甚至需要排队8小时。近日,北京朝阳警方对该餐厅周边出现的“黄牛号贩”展开打击,成功摧毁一“黄牛”团伙,6名违法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
对于“黄牛”,公众并不陌生,从火车票到医院专家号、演唱会入场券,总有些“神通广大”的人想方设法钻空子赚钱。但吃个饭也有“黄牛”出没,却鲜有听闻。有网友觉得,吃饭根本没必要排这么长的队,完全可以换一家,为此去买“黄牛号”纯粹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实不然。相比于火车票和医院专家号等,“黄牛”倒腾餐厅就餐号源所造成的危害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究其本质,却如出一辙。
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也。“黄牛号贩”的存在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一顿美食,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去购买“黄牛”手中的排队号,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影响了他们的就餐体验。排队本应体现公平的“先到先得”原则,却被“黄牛经济”异化,这种严重扰乱正常就餐秩序的行为,让消费者陷入“不买黄牛号就吃不上”的困境,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能成为食客们打卡的“网红餐厅”殊为不易,如何让“流量”变为“留量”,保持“长红”,更是严峻考验。倘若因为“黄牛”作梗,让不甘心被“宰”的食客望而却步,“网红餐厅”很可能就会迅速凋谢为“明日黄花”。如果任由这样的不良风气滋长,又将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网红餐厅的“排长队现象”,原本是城市消费活力的体现。消费者“买号比吃饭还贵”的抱怨,不容等闲视之。警方雷霆出击,摧毁倒号团伙,不仅是对市场乱象的纠偏,更是对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捍卫,传递了“民生无小事”的信号。
一顿饭的快乐,不应被“黄牛”“偷走”。市场公平是“网红经济”的底线要求,商家要完善服务规则,不能让管理漏洞成为滋生“黄牛”的温床,相关部门也要联手探索长效治理机制,齐心协力让美食体验回归纯粹,让城市的“烟火气”既热闹又有序。
(原题为《吃饭等位排队8小时?整治“黄牛”维护公平就餐环境》作者 胡欣红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