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西安未央湖动物园,花268元就能撸10分钟小狮子。据现代快报报道,此项目由未央湖动物园“鳥山鸟咖”于过年期间正式推出。游客可以在专业饲养员的监护下与两只一个多月大的小狮子近距离互动。

在回应这样的接触是否安全时,动物园工作人员称,会有专业饲养员看护,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工作人员还强调:“在西安,让游客和狮子近距离接触,我们还是独一份的。”

从上述工作人员的回应中,不难读出自豪感。可是,让人和野生动物零距离互动,真的值得提倡吗?恐怕未必。

回顾近年来成为热点的动物新闻,不少都与人类过分介入动物的生息繁衍相关。去年年末,可可西里疑有一匹“网红狼”在公路上被货车压死,对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压死狼一事属实,但是否系网民关心的那只狼无法判断;再早几年,南宁动物园“丢那猩”因为行为举止像调皮的“熊孩子”而走红网络;济南趵突泉的“猪鲤”也因为肥硕的体型屡被报道。

这些动物引人侧目,无非因为体型和行为在人看来有笑点。可可西里“网红狼”因为总有人投食,自己“泯灭狼性”开始摇尾乞食,可能失去对汽车的警觉而死于轮下;“丢那猩”具有喜感的暴走和丢东西,实际可能是不堪游客挑逗而表现出的烦躁;而多年来,趵突泉景区一直有提示“不能投喂”,并疑似有鲤鱼因游客投喂撑死。

不难发现,无论是野狼、猩猩还是鲤鱼,乃至前述被撸的小狮子,它们所受到的关注和“爱”,本质上是源于人们的消费。如果消费的对象是动物的畸形体态、行为,那么被有意无意无视的,是背后的动物福利。反映出的,还是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和自然的心态。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关于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中明确,应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等。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划,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

法规明确提出保障动物和游人的安全,“撸狮子”是否做了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称“会有专业饲养员看护,确保人和动物安全”,可是此“确保”有多少说服力,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狮子不是猫狗,况且即便是猫狗,瞬间爆发野性伤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这还只是首先关照到人,动物的安全呢?近距离接触动物,防疫是一项基本要求。“撸狮子”项目,是否充分考量了密切接触可能给幼狮带来的安全风险?

安全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花钱撸狮子”所传达的价值导向。法律规定提出的保护、科普,指向的是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把幼狮当作可以“撸”的萌物,就难以再念及它们本应身处的草原;把“撸狮子”当作可以生财、值得体验的特色项目,就已然把这些生灵当作了可消费、做谈资的玩物。

如果真爱野生动物,就应该首先懂得尊重。它们的存在,并非为了讨人的欢心。对于野生动物,远观远胜于把玩。须知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应该有一条不应跨越的文明边界。

(原题为《花268元可撸狮子,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应该有条文明边界》来源 红星新闻)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