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铆足干劲快发展 加快创新起高峰

全力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新惠济

——访市人大代表李新军

市人大代表、惠济区委书记李新军说,市两会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对郑州的最新要求,进一步统一了全市思想、明确了发展目标、坚定了基层信心。

惠济区将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为契机,聚焦省委对郑州“七个要”“五个在”的要求和“四高四争先”的目标,全力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新惠济,以一域之成效助推郑州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以郑大“中部728创新港”和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郑州北部创新高地。

坚持发展优先,树牢“发展第一要务”理念,以古荥片区、大运河片区、花园口片区和“一园一港”建设为依托,全力以赴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为支撑带动区域大发展。

坚持民生为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夯基固本,全力抓好安置回迁和保交房、问题楼盘化解攻坚战,实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总之,惠济区将以永不言败的雄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实现经济“开门红、全年红”,为中心城市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三标”引领勇争先 向新而行作贡献

——访市人大代表程洋

“新密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强化‘三标’引领,持续走好‘生态立市、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之路,为全市发展大局助力添彩。”市人大代表、新密市委书记程洋说。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强链延链,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围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卫材医药、节能环保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倍增,持续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注重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在矩阵提升上求突破。以“A级景区+美丽乡村”带动民宿、餐饮、购物、研学、文创等业态融合创新提质发展,持续擦亮“来新密、更亲密,留新密、更甜蜜”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8亿元。

三是突出要素集聚积厚成势,在一园一业上求突破。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引领,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提升“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质效,谋划建设提升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突出、运营管理规范、配套设施完备的专精特新园区,入园配套上下游企业达1000家以上。

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郑州总部枢纽

——访市人大代表杨云泽

“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备受鼓舞,作为农批市场行业的企业家代表,我对未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市人大代表、河南万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泽坦言。

杨云泽说,2025年,万邦集团将着眼于强链条、聚集群,促消费、增动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集群规模,增强万邦网络体系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郑州总部枢纽。

杨云泽表示,未来三年,万邦集团将在中牟新区新增投资30亿元,重点建设河南中药谷、厚疆总部综合体、粮油市场二期等项目。今年,集团在中牟新区建成总部综合体项目并投入运营,同时,高标准谋划集“中医药+药食同源+文旅”于一体的河南中药谷项目,争取该项目以及粮油市场二期项目在年内实现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郑州物流总部职能和影响力,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创新培育中医药消费、康养、文旅产业链条,助力打造“豫药”品牌,建设中医药强市。

规范多媒体教学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访市人大代表姜会雁

“现在的教育教学方式日益科技化、电子化,学校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势必会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视力造成一定影响。”市人大代表、郑东新区龙腾小学校长姜会雁建议,减少中小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频次,多措并举保护学生视力。

姜会雁表示,要规范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次,对哪些课程需要用、用多长时间等进行明确。建议小学每堂课使用多媒体应少于15分钟,中学每堂课应少于20分钟。尽量减少每节课使用多媒体的时长,防止多媒体教学“满堂灌”和“以放代教”或“只放不教”现象。

要大力倡导教师采用黑板书写的方式教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升教师的思考能力、统筹课堂的能力,减少学生过度用眼的情况。提倡中小学生以书写为主的作业形式,减少电子打卡,规范书面作业,呵护孩子成长。

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天地

——访市政协委员曹东锋

“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目标定位准、工作部署实,为广大委员履职指明了努力方向。报告对国资国企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工作的高度重视,我既备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市政协委员,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曹东锋如是说。

曹东锋表示,市国资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强化“三标”意识,深化“两转一提”,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国资国企上下“干”字当头,锚定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一目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新兴领域组建专业化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城市运行,更加有效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天地,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郑州篇章中挑大梁、走在前。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柏利

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了13年的教育工作者,市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柏利,对推进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颇有感触,对郑州市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郑州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这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报告提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郑州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柏利表示,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经过扎实建设,研究院在人才快速汇聚、平台快速落地、企业快速孵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接下来,研究院将进一步聚焦郑州市重点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力建设高校异地研究院成果转化的标杆示范区,进一步推动郑州市科技与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提升“绿色出行”意识

——访市政协委员宋霖

“随着郑州地铁6、7、8号线的开通,郑州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也迈上了新台阶。”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宋霖认为,郑州应持续发力,努力构建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导的出行结构,培育“绿色出行”文化。

“培育‘绿色出行’文化,对缓解交通拥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宋霖说,当前郑州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出行方式保有量很大,这些出行方式虽然方便,但同时也会造成城市交通道路的拥堵,建议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提升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识,营造文明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在培养市民绿色出行习惯的同时,公共交通企业也要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加强公交和地铁的融合,提升接驳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高品质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宋霖说。

加强应急技能培训 关爱职工身心健康

——访市政协委员杨河洲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企业员工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一个员工代表着一个家庭,员工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还关乎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市政协委员,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牟工厂党委书记、厂长杨河洲建议将应急技能培训纳入企业经营生产范畴。

“通过配备应急药品、AED等设备,员工将有更多机会抓住急救的‘黄金4分钟’,提升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保障生命安全。”杨河洲认为,企业不仅需要引导员工提升对身心健康和应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还要指导他们掌握心肺复苏、AED设备使用、海姆立克等急救技能,建议相关单位在办公楼、写字楼、生产车间等地配备好AED设备与急救药品,做好常态化应急演练,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

记者 王军方 薛璐 卢文军 覃岩峰 陶然 张竞昳 李居正 文 李新华 白韬 李焱 徐宗福 图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