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何雄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郑州晒出了怎样的成绩单?2025年,郑州将努力推进哪些重点工作?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又将有哪些新亮点?一图速览↓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四高四争先”,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深化“三标”活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进出口稳中提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
2025年十项重点工作
1.突出扩大内需
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抓好已谋划3320个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0亿元。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增大项目储备;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提升“醉美·夜郑州”消费品牌;实施餐饮业品牌发展行动,培育老字号储备企业30家以上;打造市级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0个,培育直播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品牌商家50个;打造标杆文玩市场、精品潮牌市场、网红集市各1个;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平台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和“行长进万企”活动,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培育“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0家、“小升规”工业企业300家。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
区县(市)组建招商公司,引进市场化招商企业平台,构建“政府+企业+专业机构”招商新模式。开发区招引100亿元项目、区县(市)招引50亿元~100亿元项目各1个以上。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总额84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额6100亿元以上。
2.强化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速建设中原科技城,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加快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持续推进国药生命科学谷等项目建设;培育塑造一批科技创新宏大场景。
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100家。依托10家省中试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中试基地。成立郑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上海交大等4家郑州研究院场地建设,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二期6月底前交付使用。
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创新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高企1000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000家。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
引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以上;建强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规划建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郑州院区。持续实施“郑聚英才计划”;来郑留郑高校毕业生20万人以上。
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加快建设特色创业基金群、基金小镇;谋划建设郑州科创智能体。
3.聚焦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展“7+20”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2家以上,新培育“链主”企业30家以上,新增省级产业集群5个以上。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0个以上、签约额2600亿元以上。
做强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建成投用华为中原区域总部,推动富士康“3+3”战略产业转化落地,创建智能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
围绕未来产业六大方向15条新赛道,形成“4+N”未来产业空间格局,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高水平建设高新区图灵小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全国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开工建设中原量子谷二期,打造“量子+”产业圈,新引进孵化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等10个以上。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卫星应用产业;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航空航天卫星产业基地。
加快北斗规模应用城市试点建设,建设华为开源生态中原基地,集聚软件头部企业30家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建设,展览总面积35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千兆光网、5G“一网四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扩容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加快曙光郑州先进计算研究所、中原算力谷等项目建设,打造算力之城。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全覆盖。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0%以上。
推进经开—中牟、高新—荥阳合作共建区起步区建设;加快中牟新区建设。建设专业园区100个以上,建成小微企业园40个以上、新入园企业2000家以上。
4.紧盯重点发力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组建产投集团、科创集团、资源循环公司、数据资产公司、生态环境投资公司、排水公司等。
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担保公司与合作银行完善“见贷即保、见保即贷”业务模式,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
重组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额15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网上办、不见面”审批事项达到90%以上。
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RCEP示范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
打造整车出口基地及进口汽车区域性展销和集散分拨中心;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以上;新开辟至“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公路物流通道2条以上,发货量增长50%以上。
高效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设“一站式”入境服务通道。
5.统筹城乡融合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新增“三库”项目120个以上,全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中原超级总部基地一期,开街运营亳都·新象等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城市新亮点。
试点开展立体生态住宅建设,拓展“物业+生活服务”,完成商品房“以旧换新”“卖旧买新”1万套;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分配人才公寓2万套。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报批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S2、T1线。全面推进新龙路、站北路、郑少高速扩宽工程,开工建设南三环东延等。新改建供水管网40公里。建成七里河分洪段燃气管线工程,新建管网60公里;新增供热入网500万平方米。
新开公交线路10条、优化30条,新增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0条、网约公交线路10条,开通小型公交、定制公交等专线;地铁出入口100米内公交站点全覆盖,基本实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5万个,新增充电桩8.5万个;完成道路中小修50万平方米。
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以上,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9.7万亩,建设粮油高产示范区31万亩。
编制郑州都市圈发展工作方案。提速推进郑开同城化,深化郑汴许协同发展,加快郑开汽车、许港精密制造等产业带建设,实施郑开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
6.坚定文化自信
厚植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
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品牌,提升城市人文魅力。
持续支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工程,开发数字大遗址等文旅产品。
争创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推进黄帝故里争创5A级景区,新创4A级景区2个。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8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突破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00亿元以上。
探索设立“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持续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7.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美丽郑州建设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深化河长制,黄河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2%以上。完成“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无废细胞”突破1000个。
培育省级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5家以上,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地热能供暖100万平方米。在学校、医院、商超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共文化机构等重点区域开展“绿色物流区”建设。
推深做实林长制,完成营造林6.58万亩,新建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打造50个“公园+”特色园区。
8.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新增城镇就业1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加快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
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新增中小学学位2.07万个、高中学位1.22万个。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8%以上,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区县(市)全覆盖。
高标准巩固加强国家儿童、创伤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老年病医院县(市)全覆盖。扩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事项至200项。做实医保基金“三结算”国家试点。
打造一批集居家照护、助餐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推进全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婴幼儿普惠托位占比达到90%以上,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00万人以上,建成“10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
新建或更新体育场地设施200处以上,累计建成社会足球场220块,新改建体育公园6个,人均体育场地达到3.1平方米,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体育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9.筑牢安全防线
加快打造平安郑州
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医院、商圈、公园等区域安全基础设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食品药品常态化监管。
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打造社会治理示范郑州样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治电诈、打盗窃等专项行动。
10.突出干字当头
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推出首违不罚、无事不扰等清单,让行政执法有尺度、有温度。
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强化部门统筹联动,推动政府工作协同高效,加快构建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长效机制。
统筹:王长善
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