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a.zhengguannews.cn/picture/newcate/2023/08/237-3015275880-778_171.png?x-oss-process=style/cateicon)
郑州博物馆文创上新超百种,销售收入同期增长285%,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馆特色文创美食推出“新年限定”,三千多年前的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的舌尖美味,而体验非遗、观看博物馆小剧场演出、聆听考古讲座等活动,更是引来八方观众“博物馆里过大年”。
在刚刚过去的乙巳蛇年春节假期,郑州各大文博单位、博物馆围绕“灵蛇迎新年文博贺新春”主题,精心策划各类主题活动,让伫立在城市中的大小博物馆,成为了广大市民、游客学习“充电”、休闲游玩、传承文化的目的地。截至2月4日,全市文物保护开放单位、博物馆(纪念馆)、考古遗址、文物景点等场所共接待参观161.25万人次,其中全市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接待参观58.82万人次,惠民活动2286场,总收入2759.44万元。传承与创新并举、古老与现代融汇的文博活动,绘就了一张市民喜闻乐见、游客参与其中的新春“年味画卷”。
数据创新高 入馆过年“年味足”
春节期间,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春节8天开展惠民活动55场,总参观人数147836人,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参观人数达到236576人,其中入境游观众近三千人次;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共26项187场,参与活动近7万人次;郑州博物馆春节接待观众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3%……2月4日,郑州各大文博场馆春节接待观众数据相继出炉,不断攀升的数据,彰显出郑州文博场馆的“火”热魅力。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当下,博物馆日益成为社教研学的重要场所,我们的职责就是激活文物的生命力,拉近博物馆与人们的距离。”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郑州文博进一步提升文博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吸引省内外观众的“到场打卡”,截至2月4日,全市文物保护开放单位、博物馆(纪念馆)、考古遗址、文物景点等场所共接待参观161.25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全市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接待参观58.82万人次,惠民活动2286场,总收入2759.44万元。
活动更精彩 博物馆里“真好玩”
亲手体验漏印年画、錾刻浮雕装饰画、制作滚筒印章原创福袋“巳喜临门”、与保安保洁互动解谜……这个春节,来博物馆里过年,主打就是“好玩”。春节期间,郑州博物馆策划推出《灵蛇献瑞访博祈福—乙巳年郑博雅集新春游园会》。从正月初一到初七,7天不同主题、14项特色活动,线上线下联动辐射观众超7万人次。
无论是正月初四的“画蛇-添福”引来众多亲子游客广泛参与,还是“读诗-味象”让来自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游客体验郑博新春之雅,亦或者是“赏乐-觅音”让古筝、长箫、二胡、琵琶等乐器传递千年古音,入馆参观胜似芳间游园,引来市民游客纷纷赞叹。
除此之外,为增进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郑州博物馆还依托四楼小剧场、《千年中医》展厅,开展剧场、剧本游“沉浸焕新”。在郑博四楼锦瑟剧场,郑州博物馆推出的首部历史舞台剧《伊尹的筵席》,春节期间开演26场,近2000名观众一睹商代“名相”伊尹的风采,沉醉在舞台表演之间。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古韵今风乐动历史”新年音乐会、“大河新禧灵蛇闹春”等十七项迎新春互动体验项目在过年期间纷纷开展。博物馆“走出去”,在秋雅社区,积极开展文物知识科普宣讲以及“制陶绘彩”体验;市民群众“走进来”,泥塑、漆扇、谷物作画、拓印等非遗体验活动都在过年期间一一呈现,引来7000名游客入馆参观。
今年新春佳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打造的“商博过年甜千年”系列活动新春气息满满,祥和喜庆氛围十足:甜美协奏曲,商博乐动市民尽享博物心声;甜蜜齐聚会,民俗有礼伴金声巳福;甜香商小鲜,让商都院特色文创成为舌尖美味;甜悦趣互动,“门神”角色与游客积极互动赐礼送福。
吸引力更强 博物馆里“样样有”
除了有趣好玩的文博活动,感受商城文明,了解郑州千年历史也是许多游客来博物馆的“坚实动力”。在提供展览、保证讲解服务方面,郑州各大文博场馆同样坚持“本色不褪”,在春节假期继续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博展览与知识讲解。
春节期间,郑州博物馆积极策划,推出六大新展。其中,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郑州博物馆承办的《“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郑州巡展》作为郑州市春节期间重点文化活动之一,拉开了郑州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序幕。《王之重器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天工石影——馆藏石刻拓片艺术展》等相继亮相蛇年新春,吸引游客入馆打卡,引来赞誉连连。
乙巳蛇年,正值新春佳节成为“世界非遗”的第一年,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特别推出新春特展“商亳五味福千年”。该展首次将年画、彩拓、剪纸、木雕、泥塑诸多非遗文化汇聚一堂,让新春佳节的海内外观众体验浓浓的春节氛围。除此之外,春节八天期间,千余名入境游客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着汉服、写春联、看非遗、共同体验“中国年”。
除了节假日忙碌在一线的“讲解员”,由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亲历者主讲的“考古人讲考古”系列讲座同样在春节期间继续举办,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考古博物馆馆员闫付海从“十二生肖”讲到“天干地支”,以“考古与传统文化中的蛇元素”为主题考古讲座“干货满满”,为入馆游客奉上了一道知识大餐。
随着春节假期落幕,郑州文博也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新春答卷”。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一年,郑州文博将继续发挥文物赋能、文旅融合带动作用,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及沉浸式新场景,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展览新空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滋养“博物馆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郑州日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https://static.zhengguannews.cn/wap/assets/images/logo-copy.png)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