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是立春,冰城哈尔滨的天气寒冷依旧,白天的气温也低至零下20度左右。但这一天的关键词却是“火”。第九届亚冬会的火炬传递仪式在当天上午举行,历经11公里的路线,120名火炬手的传递,仪式圆满完成。

路线穿越百年沧桑

本届亚冬会的火炬名为“澎湃”,寓意盛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并表达了冰雪运动的热情和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火炬整体造型是一朵绽放的丁香花,将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结合,寓意着真诚豁达、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龙江和主办城市哈尔滨的冰雪和人文特色。

火炬传递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分为启动仪式、收火仪式和沿途的群众展演等部分。精心设计的传递路线,全长约11公里,穿越百年历史,串联起了哈尔滨市的多个知名地标,既能充分展示哈尔滨的自然风光和发展风貌,对于外地游客来讲也是一条“旅游精品路线”。传递路线以道外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华巴洛克为起点,这里是哈尔滨开埠的地方,它见证了哈尔滨的百年的发展史,以松花江外滩湿地公园的大雪人广场为终点,这里是中外游客热衷的冰城打卡地之一。路线还经过了见证百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以冰雪艺术而闻名的兆麟公园、著名的第一步行街“中央大街”、彰显这座城市英雄品格的防洪纪念塔广场,以及哈尔滨市民特别喜欢休闲娱乐、赏冰乐雪的九站公园。在传递过程中,还围绕哈尔滨市“双亚冬之城”“世界音乐之城”“奥运冠军之城”“国际冰雪艺术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设计了多个群众展演、互动的打卡点。

火炬手群星璀璨

当天参与火炬传递的共有120名火炬手,主要是面向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亚冬委和黑龙江省内各市地以及亚冬会的赞助企业进行遴选,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3岁。火炬手的选拔以“突出广泛性、注重代表性、坚持公正性”为原则,包括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的代表及贵宾代表;体育界人士,包括杰出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国家、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代表;港澳台人士代表以及为哈尔滨亚冬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代表;还有哈尔滨亚冬会赞助企业代表等。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运动的重镇,曾经培养出多位冬奥会冠军,火炬传递的第一棒和最后一棒火炬手就是由最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籍运动员申雪、隋文静担任,前者在2010年的温哥华为中国夺得首枚花样滑冰双人滑冬奥会金牌;后者则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获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当天上午9点,随着传递仪式的启动,火种护卫队队员手持火种灯及引火棒将亚冬会火炬点燃。第一棒火炬手申雪手持火炬缓步出发,作为中国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得主,申雪与亚冬会也有着很深的缘分,从1996年到2007年,她和搭档赵宏博连续参加四届亚冬会并且创下四连冠伟业,实现了亚冬会历史上单项竞赛项目最长连冠次数;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在传递仪式结束后,隋文静在收火仪式上点燃了火种盆。在本届亚冬会上,隋文静还有一个新身份——开闭幕式导演组成员,她将全程参与开闭幕式的创排工作。

在火炬手中,观众还看到了多位熟悉的奥运冠军的身影:出自黑龙江的短道速滑名将王濛、武大靖,东京奥运会游泳冠军汪顺,巴黎奥运会射击冠军盛李豪、举重冠军李雯雯。此外,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康辉也作为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前者作为出自哈尔滨的文化名人,在传递中得到了沿途观众尤为热烈的欢迎。

传递仪式之后,亚冬会火炬的再度现身将会在2月7日开幕当晚。届时圣火将在开幕式现场点燃主火炬塔,并将持续燃烧到2月14日盛会闭幕。

(正观新闻记者 郭韬略 哈尔滨报道 新华社 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