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有人养狗吗?

“毛孩子”们平时在哪儿上厕所?

近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

冷女士(化名)家门口的绿化带

成了小区里的“狗公厕”

劝阻他人无效、忍无可忍的她

向犬只和养犬人身上喷洒了“驱狗剂”

双方爆发冲突

养犬人称狗狗因驱狗剂引发应激情绪而受伤

将冷女士诉至法院索赔

01

遛狗途中,被邻居喷洒驱狗剂

养犬人章女士(化名)诉称,事发当天,自己牵着家养的3只宠物犬,在小区里散步。在章女士与狗停留在小区公共绿化带时,冷女士走近并要求章女士离开,不许在此遛狗。章女士则认为此地为小区公共区域,冷女士无权干涉其人身自由,故未予以理会。

哪知,冷女士随即从家中拿出一瓶驱狗喷雾并泼洒在章女士牵的三条狗身上,章女士要求停止泼洒行为,但对方并未停止上述行为,并将药水泼洒在章女士身上,双方随即发生争执及肢体冲突。

章女士称,期间,由于冷女士泼洒驱狗喷雾的行为引发三条狗的应激情绪和多次相互冲撞行为,其中一条泰迪犬当即受伤流血。章女士只好拨打110报警,双方在派出所进行调解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书,上面明确记录了:双方和解,均放弃验伤,互不追究法律责任;双方伤势自理,冷女士补偿章女士洗裤子费用人民币25元;一次性解决,今后无涉。但因章女士当时未发现泰迪犬伤情严重,故调解时未涉及犬只受伤处理。事发当日,章女士携带受伤泰迪犬前往宠物医院就诊。经诊断,泰迪犬下颚骨折。

章女士认为,本起纠纷的起因是冷女士对自己的宠物狗泼洒驱狗喷雾,冷女士无权在小区内阻止他人牵绳遛狗。因原、被告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故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冷女士赔偿宠物犬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总计1万余元。

02

家门口成“公厕”

劝阻没效果

被告冷女士辩称,其居住小区部分业主养狗不文明现象由来已久,部分养狗业主遛狗时让狗在小区道路、绿化带内随处大小便,且不清理粪便。

而冷女士同时表示,其居住的楼栋门口的绿化带位于小区最西北角,因位置相对偏僻,经常有业主遛狗时把狗带到这里大小便,长期如此,绿植被严重破坏,且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容易滋生蚊虫,卫生状况较差。冷女士家在二楼,房屋窗口正对绿化带,因此深受其害。

为此,冷女士曾向居委会及物业公司反映,并在小区业主群内呼吁养狗业主停止此类行为,但没有效果,遂自行购买了驱狗剂,并称该驱狗剂成分安全,对植物和狗都没有伤害,用途仅为散发宠物讨厌的气味,使其远离。

冷女士认为,本案纠纷的起因是原告章女士不文明遛狗,自己曾多次劝阻,但未果。根据监控视频及章女士在派出所未提及狗受伤这一情况,当时泰迪犬并未受伤。即使泰迪犬受伤了,冷女士认为其亦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因双方就当日纠纷已经接受派出所调解,且调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故章女士无权向冷女士主张其他赔偿。

03

法院判决

犬主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根据现场监控视频,法院未见三条狗出现互相冲撞、受伤的情况。

针对原告主张泰迪犬受伤的事实,章女士提供了照片及视频显示,事发楼栋门口地面上有红色点状痕迹,铁门前地面上有密集的点状红色痕迹,绿色铁门上也有红色点状痕迹。

法院认为,如果上述红色点状痕迹为泰迪犬嘴里流出的血液,则根据道路及铁门前地面血迹分布,当时泰迪犬的出血状态是非常严重的。但在派出所调解过程中,章女士并未提及泰迪犬伤情,有违常理。综上,法院对于原告章女士主张的泰迪犬在被告喷洒驱狗剂导致三条狗相互冲撞中受伤事实难以认定。

法院认为,对于原、被告于此前签订的治安调解协议书是否符合法定撤销条件,虽然根据法律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受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实施的民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根据法院已经认定的事实,本案中不存在符合法定撤销的情形,故原告章女士要求撤销调解协议的诉讼请求,法院难以支持。

关于被告冷女士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因上述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且被告冷女士已经根据调解协议的约定履行了义务,故原告章女士再次要求被告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于法无据,法院难以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对章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04

及时“捡屎”,有多重要?

养狗人都知道,每天遛狗,不只是为了消耗狗狗的精力,也是为了在外面解决它们的大小便问题。

“反正是天然肥料,正好给花花草草施肥了,不是吗?”一些人认为,宠物粪便天然可降解,可以留在绿化带、花坛里,不做处理。然而,这样做却可能给自然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负担。

一方面,宠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不少都对人体有害,若将粪便遗弃在路边的绿化带,细菌则可能弥漫到空气中,对人体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宠物狗的排泄物成分也和野外动物不同,它们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更高,因此排泄物里会有更多的氮和磷。平常这些元素并没有太大危害,但当宠物粪便过多,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会发生变化,打破生态平衡。过量的氮和磷也会使得附近的淡水变得富营养化,水生物过量繁殖,消耗淡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死亡。

随着人们文明养犬意识的提升,如今,不少养狗人会随身携带塑料袋、纸巾等,主动、及时“捡屎”,但地面上的大小便残余,及其散发的气味等问题仍旧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地方修起了“狗狗公厕”。2024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金宝花园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居民意见,把部分裸露土地做成了“宠物公厕”,方便居民及时处理宠物粪便,同时,社区还会安排保洁人员定期清理、维护、消毒,防止宠物粪便对环境卫生造成二次污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的康乐新村小区则是在居民遛狗常去的地方挖了一个沙坑,建立了“宠物便池”,同时,小区物业公司也会安排专人定期对“宠物公厕”进行清理、消毒和维护,避免宠物粪便污染小区环境。

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河畔社区的“宠物公厕”则是运用了废物利用的思路,居委会从补胎商户那里收来废旧轮胎,改造成小型便池,投放在了社区各处,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的宣传、引导下,居民们逐渐养成了带宠物来“公厕”方便的习惯。对于“宠物公厕”里的粪便,物业公司人员也会每天进行清理,定期对“公厕”进行消毒。

像这样的尝试,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其实,城市文明养宠这件事,不应只是一种倡议,各地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里都有明确规定,居民饲养犬只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养犬。

在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李凌看来,解决社区如何管理养宠的难题,大方向是通过社区共治发布文明养犬公约,核心是实现养犬人文明养犬,关键点则是改变少数不文明养犬人的行为。据他观察,养犬涉及多个相关利益主体,关键在于发挥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作用,改变或规范不文明养犬人的行为。社区不能靠“堵”解决问题,在无法减少犬只等宠物数量的情况下,只能靠“疏”和服务,比如请动物医院的医生到社区提供常见病防治服务等,践行社区养犬文明公约,通过社区共治实现文明养犬。

养犬看似是一件私事,但当犬的行为涉及公共利益时,就会成为社会公共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约束才有保障。社区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凡事有商有量、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狗趣”才不会终成“狗患”。

(来源:央视网)



统筹:王长善
编辑:孙露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