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百年“功夫村”:能者为师,人人习武
在少林寺的千佛殿内,地面上有48处深陷的脚窝,由少林寺内众僧长年累月练功而形成。而在距离少林寺不远处的登封磨沟村,也有一处因练功而形成的脚窝,见证了村里人百年来的习武风尚。
百年传承的“功夫村”
嵩山脚下磨沟村,并不算大,却是附近有名的武术村,村里人人习武,有“四十五里磨家沟”之称。磨沟村民以范姓为主,是范仲淹的后代,古时就有习武传统,迁入磨沟后其习武传统更是世代相传至今,有“喝喝磨沟水,都会扭几滚”的说法。
1月6日,磨沟村比较热闹,十几位村民聚在一起练拳,“嘿哈”的声音不断传来,磨沟村的老支书范海云正在展示拳法。如今已满80岁的他步法灵活,出拳刚猛。他说:“我从小开始跟着村里面的老拳师练拳,到现在已经60多年,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来一个小时去练习。”
磨沟是登封市久负盛名的“教师窝”,自明代以来因少林武术的广泛普及而闻名。“在古代,磨沟的村民外出时只要一说是磨沟人,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都知道我们村的人功夫很好。”范海云说。在磨沟村的功夫传承中,有一点与其他地方不同,相比较于拜师收徒式的武术传承,磨沟村的武术传承是能者为师,互相学习,谁练功练得好就跟谁学,这也促使磨沟村的武术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
老祠堂中的深脚窝
磨沟村的武术种类主要包括老红举、小红举、六合姿、通特举、云阳姿星拳等武术套路。目前磨沟村的村民习练最多的就是老红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洪拳,这种拳出拳刚猛凌厉。在百年传承中,磨沟村的村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印记。
磨沟村的老祠堂依山而建,脱落的墙壁见证了岁月的痕迹。在祠堂北墙下,有两处深陷的坑,两处坑之间的距离恰好是成年人的一步之长,这是百年来村民的练武印记。“从我小时候就在这里练武,我记得父亲也在这里练武,村里面很多人都在这里练功,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两处脚窝,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见证。”范海云说。
随着武术的普及和村子的发展,村民早已不在老祠堂练功,村庄、路旁、田间地头等都成了练武场地,所谓“拳打一席之地”,说的就是练武时不拘定所。虽然如今不在老祠堂练功,但村民对老祠堂的感情却越来越深,“现在从村里出去的人,心里都牵挂着这里,这是磨沟村的功夫印记。”范海云说。
百年“功夫村”焕发新生机
嵩山脚下的磨沟村山路蜿蜒、景色秀美,如今的村民依旧是与武相伴,通过武术强身健体,现在磨沟村经常在一起习武的村民还有几十人,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孩童,共同习练磨沟功夫。
今年26岁的凌霄龙是磨沟村中年轻一代习武的代表,受到村里面的武术熏陶,他从6岁便开始习武,虽然没有习练磨沟村中的传统武术,但在范海云看来,这是将磨沟武术传承下去的希望。凌霄龙也希望以后将村里的传统武术发扬下去。
如今的磨沟村有一处武馆,村民闲时就来武馆练习,这里平常是村民的练武场,也是他们的娱乐场。“通过练习武术,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和这些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对于我来讲也非常幸福。”一位范姓村民说道。
记者 任思领 袁建龙 文 马健 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