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密市大力进行林业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管理新路子,创新实施“林长+”工作机制,运用“三单一函”方法,拓展国土绿化空间,打造坚固的森林资源管护网,市域森林覆盖率达43.96%,在全省市(县)中位居前列。
通过分级设立林长、建立组织架构、明晰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力度等,健全“林长+”机制。印发总林长令、林长制工作要点等文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市级林长责任区域,做好巡林记录及对接事项。乡村两级规范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层级巡林。采用林长巡林提示单、问题清单、森林资源清单和督办函等“三单一函”方法,制定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进一步压实责任。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林长已开展巡林5123次,各乡镇办组织召开林长制工作会议85次,下发市级林长工作提示单54次,下发风险督查函7份,有效解决了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密市实行“林长+公安局长”新举措,实时召开“林长+检察长”联席会议,使林长职能更给力,林业管理更精准。全市三级林长663名、护林员319名、林警335名,林业包乡技术员18名的相关信息融入至网格化平台内,系统搭建“林长+网格长”框架,实现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今年8月份以来,运用郑政钉随手记功能,实现乡、村两级林长和护林员实时记录巡林工作功能,目前已录入“林长制”类型随手记2417条,此举措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造林数量迅速增加,森林管理质量跃上了新台阶。
“林长+修复”成为新密市的一大特色。今年以来,该市实施了北横岭困难地补栽、白寨镇石料坑造林、伏羲山古长城绿化和米村镇下沉区植绿等十大工程,增加了绿化面积,扩大了经济林,让农民致富有了新途径;加强沉降村道两旁造林,新栽树木5万余株,形成了10条别具特色的公路风景带;利用旧矿坑建设森林运动公园和古树名木保护区,为生态修复增添艺术色彩。这些措施改善了山村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记者 薛璐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