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渠道,全日制保录取,不过全额退款”,这种只要交钱就能轻松“保过”985、211高校研究生考试的“捷径”,你心动了吗?近日,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研究生入学考试“保过”骗取钱财案件,王某因此“收获”了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6000元。

2023年6月,准备考研的林某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广告,称可以办理研究生录取资格。林某已参加工作,无更多时间学习,就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昵称为“王老师”的微信号。对方声称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能办理“考研包过”业务。随后经多次商谈,双方以7万元的价格达成合作协议,王某承诺提供相关复习资料,并发来一个电子文档,划定了重点复习范围。可谁知,协议签完了,林某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却因未能达到分数线导致未能被录取。这时,林某向王某询问情况,却发现联系不上对方,进而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王某所谓的“有门路”只是认识一名“中间人”,在林某参加考试前,王某仅向对方询问了一些备考注意事项,此后便再无联系。王某画出的“重点”也是根据网上的资料自行编辑的。林某交纳的费用也都被王某用来偿还个人债务。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综合考虑本案的事实、性质和社会危害后果以及王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依法判决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6000元。

提醒:“包过”“内部”“真题”别轻信

法官也提醒广大考生,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在即,不法分子往往利用部分考生急于求成的心态,发布“保过”“内部”“真题”等不实信息骗取钱财,提醒广大考生注意提高鉴别力。切莫因心存侥幸而落入“有内部关系”“考试包过或免考”“暗箱操作”等骗局,否则不但会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还会给自己的求学之路造成不良影响。

法官也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涉及研究生招生考试诈骗请你留意:1.销售考研资料类诈骗。每年备考期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兜售所谓“考研真题”“试题答案”等,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微信群、贴吧、微博等散布“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性信息。待学生付款后发现被骗之时,发现对方早已“跑路”。2.保证录取类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声称有内部渠道、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而“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3.“内部渠道”加分类诈骗。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是“招生办老师”,表示可以帮助受害人拉“内线”,给予加分以及优先录取的特权,以此为由骗取钱财。

(正观新闻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鲁维佳)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