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4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内,近400个座位每天座无虚席。一曲悦耳的童谣拉开了演出的帷幕,古戏台旁,须发花白的胡希华老先生慈祥地向晚辈们讲述着从艺60年来的往事,回忆中的一幕幕精彩过往在古戏台上重现……

由胡希华大弟子白军选主演的三出经典胡派折子戏《屠夫状元》《闫家滩》《李祥和的婚事》,充分展现了胡希华先生艺术创作的高光时刻。“胡派”弟子呼宝童、优秀河南曲剧老旦演员陈密林、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在读的聂玉芳以及来自白军选自己“白家班”团队的袁帅和王迎迎也都登台为京城百姓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剧场内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12月3日的首演结束后,观众席掌声不息,戏迷粉丝们久久不愿离去,主演及主创团队谢幕四次、又返场清唱了多段河南戏和经典“胡派”唱段,观众们才在意犹未尽中离场。

一个甲子师徒三代 “守正创新”的大胆尝试

此次河南曲剧《胡光山色》入选“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河南曲剧首次凭借艺术家自身的戏剧艺术活动荣登首都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正值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派”创始人胡希华先生八十大寿、从艺六十年纪念,由“胡派”大弟子、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军选,率领“胡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集“胡派”六十年艺术之大成、融合现代新型舞台手段的立体回忆录式舞台戏剧,是对传统非遗河南曲剧演出形式做出了一次“守正创新”的大胆尝试。

编剧、导演白晓琳在主创团队中身兼数职。作为白军选的女儿、“白家班”的导演和演员,白晓琳自幼学习河南戏曲,硕士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这部戏对她来说,是戏曲传承与家族心血的交融。白晓琳表示:“在创作《胡光山色》时,我将自己对传统戏曲的理解与现代导演手法相结合,力求将胡派艺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希望更多的戏迷观众及话剧观众都能从这部戏里看到一个古老剧种的传承和发展。”

制作人张天是白晓琳的丈夫,同样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的他这样阐述《胡光山色》的创作初衷:“现今仍在我们身边的戏曲流派创始人极为难得,由创始人亲口讲述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由创始人人钦定认可的传承人去表演,把整个过程用完整的舞台作品记录下来,既符合戏曲艺术‘言传身教’的传统,又能供后人研究、学习和探讨。”

除了张天、白晓琳夫妇,白军选作为胡派第二代领头羊的人物,为了延续“胡派”艺术,他发动起了整个“白家班”,跟随白军选学习的年轻一代传统艺术的从业者纷纷从全国各地响应、赶赴郑州投身于此次创作和表演之中,其中就有担任此次演出“执行制作”和“舞台监督”白军选的儿子白晓磊,担任“检场人”的侄子白刚涛等,同时还有张天和白晓琳共同创建的戏剧团体“度剧场”旗下著名画家张鹏鹏,优秀演员刘欣,优秀戏剧观察员唱疆等。

兴于群众终登殿堂 诙谐“胡派”征服观众

“胡派”声腔艺术以诙谐著称,兴起并传承至今离不开广大戏迷观众们的支持和厚爱。“艺求精、人惟诚”是“胡派”代代相传的师训,胡希华多才多艺,吹、拉、弹、击,写词、谱曲无所不能。一曲大调曲子《李豁子离婚》唱响了中原大地,一部戏曲电影《闫家滩》荣获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一出曲剧《屠夫状元》红遍了大江南北。 “胡派”大弟子白军选更是夺得《梨园春》十年争霸赛冠军,如今在短视频及流媒体平台有近百万粉丝,深得广大戏迷观众的喜爱。

年近八旬的胡希华依然声如洪钟、风采不减当年,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激动万分,对于胡派艺术的传承发展,他说道:“观众的喜爱是我们得以生存的根本,我常教导弟子们学艺要先学做人。脱离了群众基础,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工作者的生存也将举步维艰。这次在首都最高艺术殿堂展示河南曲剧,让在京城的河南老乡听到亲切乡音、让全国各地观众了解河南曲剧,是我和‘胡派’艺术的不胜荣幸!”

白军选深切感恩戏迷观众和戏曲同仁们的大力支持,由其女儿的北京通天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制作本剧,并拿出了几百张惠民票回馈给广大观众。河南省常香玉艺术基金会也对此次进京展演给予了大力支持,采购了大量的戏票赠送给高等艺术院校的学子,为推动河南戏曲“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晚上十点,国家大剧院外的气温已经达到了零度。但寒冷难以抵挡观众的热情,戏迷粉丝们在剧场出口处等候主演,拍照留念。

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在观看完演出后亲切点评道:“白军选作为‘胡派’艺术创始人胡希华先生的大弟子,在河南曲剧《胡光山色》的表演中亦庄亦谐,既秀于中又形于外。许婚、昧婚、放妻、休妻,人间烟火,喜笑抑嘲尽显戏中,老伴乐呵,外孙开心,百姓看家戏也。”

《人民艺术》杂志主编、学者李优良先生也激动地写下观后赘言:“通过这台演出,我们在戏曲中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终生追求,看到了戏曲界尊师重教、薪火相传的精神,看到了新时代地方戏曲的时代新貌。”

曲艺评论家常祥霖也给予了演出极高的评价:“这一台特色浓烈的‘胡光山色’犹如一曲深情的艺术传承的赞歌,既有非遗文化,又显示河南地方剧种的强大实力。”

在传统戏曲面临新时代冲击的当下,胡希华先生对“胡派”传承人给予厚望,期待以白军选为代表的43位胡派弟子进一步推动曲剧振兴、让河南曲剧更好地走进群众生活。同时,胡希华也对流派的传承、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我的徒弟们不要被流派束缚,要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和特色、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承中创新,走出既属于‘胡派’、又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

制作人张天表示:“传统戏曲的‘走出去’一直是一大难题,由于传统戏曲普遍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和属性。而真正走出发源地、接受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检阅,才能真正促进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构筑中国人对传统艺术的文化自信。”

(正观新闻记者 秦华)


统筹:梁冰
编辑:刘鸿桥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