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推进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等重点领域提出系列有力举措,打造国家一流体育产业强市,使体育产业成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到203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我市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向上态势
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低、覆盖领域广、产业链条长、需求弹性大等特点。
近年来,郑州市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持续增长,产业发展载体逐日增多,重点企业不断涌现,体育消费潜力持续激活,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条日渐完善、产业融合不断加深、产业质量极大提升的发展格局,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
体育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郑州市2022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31.06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190.6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50%。其中体育制造业增加值52.7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131.93亿元,体育建筑业增加值5.98亿元。
体育产业载体逐日增多。郑州市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3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8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均发展成为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产业主体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年末,郑州市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总数量达到7466家,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达到6.40万人。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主体支撑。
体育产业市场持续激活。2022年郑州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金额2748.59元,按照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2.80万人计算,郑州市体育消费总规模352.59亿元。体育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潜力持续激活,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十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飞速发展期,也是郑州市建设体育强市的关键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突出,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郑州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到,我市将积极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促进体育产业供给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本体产业为支撑,“体育+”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专业化、数字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将体育产业打造成为郑州市重塑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更新、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打造国家一流体育产业强市,使体育产业成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产业规模与效益齐升。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郑州都市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65%;到203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4%,体育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市场主体梯次培育成效显著,体育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专业性体育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培育1~2个商业模式清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体育龙头企业;到2035年,体育龙头企业达到5~10个,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5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3个。
——多业态融合体系逐步形成。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旅”“体绿”“体培”“体医”“体农”融合成为全市“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典型场景。
——数字化转型日益加速。体育生产数字化能力不断提升,体育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比例不断扩大,数字体育产业创作与生产不断加速。到2035年,重点打造3~5个体育元宇宙典型示范场景,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体育消费提质升级。市民健身意识、体育技能日益提升,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赛事、进行体育消费成为市民的时尚生活方式,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创建高质量的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取得成效,体育消费新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新生态不断优化。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0块,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000元;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500元。
加快发展全龄、全时、全域生活性体育服务业
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马拉松、巩义市冰雪运动……近年来,一场场精彩赛事,让郑州一次次出彩出圈,呈现出郑州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展现了郑州的文化底蕴与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规划》提到,我市要加快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场馆服务等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全龄、全时、全域的生活性体育服务业,重点推进体育中介咨询、体育法律服务、体育金融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创意营销、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体育服务业发展。
同时,推进“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体旅”产业,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推动景区从“观赏游”向“体验游”“沉浸游”转型;加快推进“体绿”产业,着力推动体育设施植入城市绿化与城市更新,强化“绿道+赛事”“公园+产业”“场景+消费”等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发展“体培”产业,积极落实体教融合政策要求,以培养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项目技能为目标,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研学、体育技能培训等,发展体育培训产业;培育发展“体医”产业,发挥体育运动在伤病防治、康复疗养、体质健康干预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大力发展“体农”产业,打造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形成以“绿水青山”为主题的体育乡村旅游新形式。
打造更多的体育消费新场景,才能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我市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文旅体消费场景,在文创街区、旅游景区融入更多体育内容、运动元素和消费业态。以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等城市老城区为重点,打造体育消费引领中心,鼓励引进体育消费新业态和新热点。鼓励商业综合体引入室内卡丁车馆、攀岩、体育主题乐园等潮流业态,大力发展周末、节假日和夜间体育经济,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体育消费新场景。选取郑州商都遗址、二七广场、郑州奥体中心等购物中心,开展夜间足球、轮滑、广场舞等时尚体育项目,打造体育夜经济消费场景。
记者 董艳竹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