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资超22亿的大庸古城亏损5亿”的话题引发关注,为当下众多“人造古城”项目敲响了警钟。文化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人造古城”概念,因为“古建”不是靠造出来的。大庸古城的窘境,病根就在“人造”二字。

大庸古城项目于2016年动工,地处张家界市中心,区位条件不弱,张家界作为国内旅游头部城市不缺人流量,且具有背靠上市公司的优势。然而,“开局”便握得一手“好牌”的大庸古城,最终却陷入游客寥寥、商铺空置的尴尬境地。据媒体报道,该古城今年上半年仅有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

文化内涵缺失,同质化严重是许多“人造古城”的通病。只是简单模仿复制,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说到底是对自身资源禀赋挖掘不透。很多游客批评大庸古城空有历史地名,并无多少历史建筑,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大庸古城的核心内容是文艺演出《遇见大庸》和沉浸式3D影院,与周围景区的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同在张家界的武陵源景区旁,就是张家界千古情景区,其核心内容是《张家界千古情》演出,已成为游张家界“必打卡”选项。而3D影院更不稀奇,如今已成为商场儿童活动区随处可见的内容产品,自然无法吸引到人。据了解,在大庸古城所有收入中,停车费占了大头,“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收入中完全没得到体现。

缺乏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内容单一,说到底是对自身资源禀赋认知不清。在古城游的过程中,人们希望通过触摸历史肌理,体验回到旧时光、品味当地文化和底蕴的感觉,而“人造古城”缺的不仅是原生的人间烟火气,还在于“人造”二字,披着一层“古城皮”的假古城缺乏自身底蕴和知名度,自然无法获得游客的共情。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旅项目不能仅依靠投资和建设,更要注重内涵和品质提升。只有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才能找准定位,并将其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乌镇是古镇旅游绕不过的案例,从最初的古镇游,到戏剧节、互联网大会,乌镇不停地创新迭代,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否则,再多的投资也只能换来惨淡收场。

(原题为《“人造古城”窘境,病根就在“人造”》来源 新华日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